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0

老外因雾霾欲逃离中国:不想让孩子这样长大(图)

[复制链接]

4348

主题

4361

帖子

4876

积分

灌水天王(十八级)

积分
4876
时事新闻 发表于 2013-12-1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jpg
! r7 O; W/ Z5 D! N7 B% m9 ]( f! y  2013年12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拍摄的中国雾霾航拍图,亮白色的代表是云雾,暗灰色的是遭到污染的大气。雾霾从北京趋近上海,大约延伸了1207公里。当天美国驻北京、上海的大使馆监测到的PM2.5指数分别为480和355。
, ^* L3 g5 ]1 [+ K  5 x3 V1 X+ R% _4 ^% A
- w4 s7 \+ T! x- [& |: e+ i1 N
111.jpg
; r; ~4 O  {* A& d2 P( Q9 H" ~  Y  O* V2 R& E( a' f8 ~
  2013年12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拍摄的中国雾霾航拍图,亮白色的代表是云雾,暗灰色的是遭到污染的大气。雾霾从北京趋近上海,大约延伸了1207公里。当天美国驻北京、上海的大使馆监测到的PM2.5指数分别为480和355。
* H$ V0 i8 w4 k( g; V1 e' Z9 t" H" u  老外的霾怨
+ Y! ~7 C  B9 p# M- N' }  2013年12月初的一天早晨,来自喀麦隆的上海交通大学大四留学生罗兰德(Rolland)与朋友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地铁站,距离超过2米就看不到对方。“我很害怕,因为我来上海四年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天气。”罗兰德事后说,“而且当时变化很突然,我觉得世界末日到了。”
9 X# P3 b8 R4 j9 d. _' D3 h  来自美国的杰夫(Jeff)是一名教师,他记得自己12月初的一天早晨醒来时,恍惚间又觉得自己还在梦里。“我没来得及喝咖啡,感觉窗外雾蒙蒙的,公寓过道的转角也看不清了。我当时心想:今天的雾可真大。”
2 p. l6 f2 W# a2 j* C* O+ m  在中国已经待了5年的艾玛(化名)来自法国,12月初有三四天时间,她一直感到嗓子疼、呼吸困难。“病怏怏的感觉,”艾玛说,“我从周四晚上开始关注(雾霾),整整四天没有出门。我知道我一定得了环境病。”
6 |& w3 u8 B! d5 v, a  以上三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人,是进入12月以来,上海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一轮雾霾污染的见证者。新华社报道称,12月1日、2日上海达到重度污染,12月3日、4日为中度污染。本次污染过程呈明显区域性,江苏、安徽、山东和浙江等地主要城市都达到重度或严重污染。关注PM2.5(可入肺颗粒物) 数值的艾玛记得,最高的那两天一度超过了500。
" q. J, S- J& G8 w" p5 C  一些外国人的朋友圈里,或多或少开始谈论起离开中国的想法。这一次空气污染给他们带来了冲击。从长远考虑,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很多问题已经动摇了他们留在中国的决心。: r: _' a7 t/ i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态度3 b4 G2 ^/ d4 Y& A8 M. ^% x) b# |
  在中国的老外们对于自身的保护措施或许还没有中国人自己做得好。美国外教杰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就是把自己从美国带来的3M口罩拿了出来,那个口罩买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前了。我想了想,最终还是戴一条围巾。”整整4天,那个被他翻出来的口罩都没有用上。一些本地的上海人开始取笑他:你们老外可真够强壮的。) w. N4 N/ D8 ~
  “他们每个人都戴了口罩,我听说上海本地的药店一度脱销。”杰夫说。
$ Q3 u- L/ `! j% l  “我觉得雾霾对我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在上海法语联盟任职的帅帅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帅帅是一位中法混血儿,或许是在中国待了太久的缘故,他对空气污染有些见怪不怪,“我身上带了一个药店买的一次性口罩,戴着太难受了我就把它摘了。我的朋友中,大部分人都像我这样。除非是有了孩子,他们会让孩子们避免出门。其他真就没有什么了,与平常一样。”
0 W* W) V6 F. k/ V/ M' }  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玛旺(Marwane)今年9月才刚刚来到上海,此前他在巴黎住了一段时间。“巴黎也有污染,只不过没有这么严重。所以我并没有觉得(上海)这次空气污染有想象的那么危险。不过,对于污染的严重程度我还是感到很吃惊的。”玛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m6 q9 i+ v, q2 M
  相对于男性老外的“无所谓”,女性如法国人艾玛,对于空气污染更为注意一些:“即便在欧洲,我都是非常当心的,你知道巴黎的污染也很严重,所以我平时会特意挑干净的食品,不含农药的有机食品。上海的雾霾真的成了我一桩心头大患。我完全不想出门。我朋友们还跟我说生活总要继续嘛我们出去玩吧,但我就坚持不出门。唯一一次出门是为了买水和吃的东西。真的几乎是整整4天闭门不出。”- F9 |5 ?! H7 {+ d* C" M$ p
  较之西方人,在沪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更为重视此次雾霾对于他们造成的影响。韩国人李睿智远在首尔的父母尤其担忧女儿的健康状况。因为连续4天没有开窗,李睿智觉得自己有一些感冒的症状,鼻子不通气。她的父母在新闻里看到了此次上海污染的严重性,担心女儿的症状与空气污染有关,电话不断。
2 d6 e2 D* R7 _& P  冈崎雄太是由日本环境省派驻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一等书记官,专门负责环境相关的工作。冈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日本方面特意邀请了专家远赴中国,为在华日本人提供健康咨询。而据上海的一家日资企业员工称,几乎每一个员工都收到了从日本专程运来的3M口罩。
0 s( N* @) O( v# d0 B  “2013 年初就开始忙了。在华日本人向我咨询最多的内容是在大气污染中如何保护身体。今年2、3月,大使馆在各地开了16场大气污染健康保护说明会,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3场。而2012年只举办了一场。”冈崎雄太说,大家问了很多问题,有的日本企业代表问我,空气污染这么严重,要不要回国避一避;一个男士问,在中国要不要剪鼻毛。“我们的医生回答,要不要剪是个人问题。但是保护身体,鼻毛是越多越好。”
7 A6 {9 `5 ^& }# [9 v  期待中国政府立法治污
* {" \* e9 S& ?# b- Z  不过,不太重视自身的保护措施,并不意味着老外们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忽视。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在制度层面。一些外国人甚至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环境权”立法。
% g& o0 O- l- m2 Q0 U1 g1 m  “我刚刚来到中国,但这样的环境让我觉得挺懊恼。”玛旺说,“我知道这是中国工业发达的一个表现,因为这些污染物来自工业废尘,是太多的工厂所致,说明工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但在法律方面是个空缺,没有出台针对污染的法规。我会顶着雾霾照样出门,但总归不好,感觉很脏很恶心。”
6 G, {3 n( A, r) G  ?1 s; {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一个外国人,你们是中国公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大家都完全算不上赢家。工厂生产的时候排放污染,同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但我们是无利可图的。这完全不公平,他们负责制造污染却获利,而我们是受害者。政府难道不应该解决问题吗?”玛旺补充道,“已经有些国家依靠法律法规治理好了污染问题。在欧洲,人们对环境治理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是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法律也很严格,不论是空气污染还是土地污染。所以说,在法律方面中国真的还需努力。”
& y$ b) c, N$ v$ R- G7 U  他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不理解”:“我在报纸上读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下令停止了工业生产,把天空还原得很清澈。所以这其实证明了政府是有这个能力的,是可以治理好的。为什么现在又变成了这样?我听说如果你生活在北京的话,每天呼吸那里的空气就相当于吸21支烟。你能想象吗?”
* U% ~$ t' B( P, z8 \9 C/ {9 a  杰夫原先住在美国纽约城区,在他心里,自己原来的居住环境在父辈心里也算是“空气质量比较差”的一类。“但是如果要跟我在上海经历的比,或者北京人每周都在经历的空气质量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我记得第一次我从中国回到美国老家,下车第一件事是深深吸了一口气,说了句‘好新鲜的空气’。我父母都用怪异的眼光看我—他们不知道我有多久没呼吸到新鲜空气了。”杰夫将当下的空气污染归咎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以及消费观念的扭曲。在这一点上,他觉得美国人与中国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在美国的大城市,也一样面临污染问题”。6 T' M5 I- v2 r/ y+ J  G6 p+ I) F1 z
  “污染会动摇我们长居的念头”4 x  f# h1 _/ C$ L
  有消息称,中国的PM2.5数据正像一个挑战者,让外国人甚至一些中国人因雾霾天气而“逃”离中国。某外企甚至开始支付在京外籍雇员15万元“危险津贴”。( d2 B5 I& y* {, n7 H7 w- {2 x
  英国《金融时报》就把北京的雾霾天气形容为“空气末日”,并采访了一些决定离开北京的外国人。据日本《四国新闻》日前报道,日本香川县共有57家企业到中国办分厂,但因一些地方空气污染严重,部分日方人员已感到不适。川田工业在江苏省设有工厂,企业负责人称:“要关注公司职员的健康。如果当地污染继续恶化的话,将考虑让职员留在住所办公。”坂出市一家服装厂的负责人表示“不得不考虑从中国撤退”。日本咨询公司大和总研的一名金融学家表示,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日本对华投资成本增加。相比其他国家,日本在中国的企业数量最多,超过3万家。《产经新闻》称,为避免风险,日企会加快向东南亚国家迁移的速度。
9 E3 d' B/ u; W- ]# \  g7 i  不过,这些有关在华外企“撤离”的消息,在普通的老外们眼里显得有些“夸张”,他们有关在华计划的调整,更多是一种长远的考量。
$ }3 W$ V, G4 O- S1 e9 O5 g; q% v6 Y  “其实我很爱中国,也很享受我在这边的生活。但如果有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离开的话,那一定就是这个(污染)了。这涉及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很多问题,连吃的喝的呼吸的都不能放心,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如果整座城市都被污染吞噬了,我是没有在这边待上10年的打算了。”经历了上海严重雾霾的艾玛,如今也开始调整她的在华计划。不过她也表示,自己并不会立刻离开。
9 @% R; O4 [6 K$ u$ f  “我听说一些住在北京的法国人,因为不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已经搬回法国了。我在这边有很多年纪相仿的朋友,目前在上海工作生活,雾霾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会动摇我们长居的念头。”艾玛补充道。
# Z% s, O: |! w- q  杰夫开始考虑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听说污染会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这让我有一些担忧,如果我打算组织自己的家庭的话,中国可能就不太适合我居住了。”他说。9 j3 G4 ]( P$ p
  一些留学生如李睿智、罗兰德,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雾霾而过多影响他们的在华计划。李睿智说:“面临毕业,我还没有考虑好是否继续留在中国,或者回到韩国去。这个需要多方面因素权衡,比如工作就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她也认为,中国的空气污染在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改善。
) j" R( b% P- y: s/ i/ H  长居上海的帅帅则称,近期一些新闻报道将大量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归咎于严重的雾霾,“可能有些误会了”。他说,身边的朋友们虽然会谈论离开的想法,但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最近外国人离华的原因“应该是大家回去过圣诞节了”。“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回家过圣诞节。因为就跟中国的除夕一样,圣诞节在西方是很重要的节日。”
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 一切煩惱•其實都是自尋煩惱•••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