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跟在家不一样吗?都是做事”
9 h# |: i* i, y: h" Q2 b W5 \$ y! T: g# d9 {; m( ?
门外的大风不时地裹挟着黄沙呼啸而过,吉觉阿呷(化名)仔细地将上衣最上面的纽扣扣好,然后便背着背篓出了门。/ L9 ^) Y4 G q7 `& x! x
; a/ O7 O* I9 w/ [4 ^) {1 Y回到村里已近一周,跟出去打工前相比,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在家哪一天不是这个样子,喂猪、洗衣服、生火做饭、背起背篓去找柴。”吉觉阿呷自顾自抱怨着,突然问记者:“在外头打工跟在家哪里不一样?都是做事。”7 ~: S1 O6 h# j- _
* v4 q7 \# \- {" P; N7 i) m
十几天前,因被怀疑是童工,吉觉阿呷和72名彝族同伴被大巴车从深圳送回凉山。' G6 p1 x, A8 A& U( T" H6 X. @
1 Y8 Y* s- Q( U+ e0 D- J L( ^
吉觉阿呷今年14岁,在家里的4个孩子中排行第二,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在去年6月便去了广东,一起出去的还有16岁的姐姐。
! Z0 K/ q0 s5 |4 k& Z' w' v" P$ _# X6 R3 p u" t
吉觉阿呷告诉记者,她是去年11月后才出去的,但没想到刚在深圳工作几天,1月2日就被送回了村里。她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被送回来,“过了新年我就出去挣钱了,反正有妈妈看着两个弟弟。想不到这么快被送回来。”
+ |& S$ y- e6 `. k; Y3 }3 u, e E6 u4 J
/ `6 D& M. W/ Z' e' Y
% Y/ w. \" E! ~; u9 [! G, X
- ?* U$ l, _6 J }2 E+ P& R在村小的教室里,吉觉阿呷帮低年级学生削铅笔。
6 Y$ V; i E0 o' N' @# w
( s0 Z. x, l) ?# P
" W& j! A2 Z) M) E" n8 V$ ~
; [, Z, h3 j1 \' C; E0 o# H' h. w
) _7 Z( i H- A( ?: B' S. n& Z
9 L( m) F7 O: h$ y
6 K1 N. B$ o8 y吉觉阿呷的家。 + J7 f0 y8 t: b# v: h* `; v
* b! [6 y/ ~8 R9 @; m有村民告诉记者,彝族新年是在每年阳历的11月中下旬,新年结束后辍学在家的孩子就会陆续出去打工挣钱。小学没毕业就辍学的吉觉阿呷算是打工的孩子里比较“有经验”的,她告诉记者,深圳的很多工厂她都待过,“绕线、装箱、打包,我都会!老板说我能干呢!”她的语调中透着几分自豪。* @. h5 @ s& Z3 \
7 \1 D) g, l2 J ^+ F8 B) i
吉觉阿呷的母亲马卡阿莎介绍,“老板”指的是带孩子们出去打工的工头,据说是邻乡的,名字叫克巴。“每当克巴来找工人,娃们都很乐意跟他走。”马卡阿莎说,村里好几个孩子每年都跟克巴外出打工。8 S3 u5 E- m; B( I, w8 O* h
5 e8 X& s0 \8 c; l& s3 H
为什么不念书?马卡阿莎的回答很简单:“念书费钱,女娃儿认几个汉字能说点汉话就行了。”
4 ^2 U1 O. D y) |
, {% }* ^/ O! {( g1 T她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家免了学费,但每学期起码一两百元的杂费,到村小走山路起码要一个半小时,如果念寄宿制的中心校,即使住宿免费,每个月也需要一百元左右的生活费。“4个一起念书,家里确实供不起,不如让两个女娃给家里帮帮忙。”马卡阿莎说。
! c9 q8 b; Y; I0 a: }
5 Q I% G: k$ c" _“过节和来客时才吃点腊肉”/ u1 z- z( v4 [" d2 T
9 s( a- j7 O, Y8 A
傍晚时分,吉觉阿呷背着一筐干柴回来了。“冬天冷,要烧火塘烤火,还要煮饭煮猪食,我在家每天都去多找一些。”她一边说着一边吃力地把背篓从身上卸下放到墙角。记者走过去一掂量,这筐柴少说有20来斤。
/ n1 e. C- `" } o8 x0 c/ s, v Y! a( G3 h; b& D
“阿呷最勤快,等到2月初种土豆,她也能帮忙开犁。”马卡阿莎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基本都种土豆,“8月收获时,100斤一筐,每亩能收30多筐,只可惜卖不起价。”马卡阿莎说,这里路不好,汽车开不进,只能等附近乡镇赶集时用马驮几筐去卖,但却连8毛钱一斤都卖不动,算上种荞麦、养猪,每年只能有万把块收入。
' p8 L" a% c9 T; @9 V
* m! L3 U0 E+ v3 y( y对于家里的生计,吉觉阿呷也很苦恼:“我打工的地方,土豆两块多一斤!我们却只能等土豆粉厂用六七角的价格收,收不走的就只有自己吃,去年收的土豆现在还剩一大堆。”她说,“地里刨不出钱,只能出去打工,现在哪家是单靠种地挣钱的?”
- S2 X+ j5 G8 y9 F! n: I& I. ]6 G& a7 G
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马卡阿莎留记者吃饭。主菜毫无例外是炖土豆,没有佐料,淡然无味。也许是因为记者的到来,马卡阿莎竟端出了一盘腊猪肉和圆根酸菜。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跟记者说,“平时家里来客少,过彝族新年的时候杀了一口猪,腌成腊肉后只是逢年过节和家里来客时才吃。”& R: V/ g- W0 b. l2 j \
, \! S8 E+ P0 p/ n3 \
“不要嫌土豆不好吃,种出来也不容易!等到2月开种的时候,土硬得牛都拉不动,而且要我们四五个人一起种才行。”吉觉阿呷卷起袖子,手臂上露出一道清晰的伤痕:“你看,这就是上次耕地时不小心被犁划伤的。”
+ ^ J- k" N( a/ u3 C' z4 V7 p- g, J, F+ T9 s+ _9 X
“有带上百名童工的,一个月拿七八万”/ a3 K7 v( R& O
# z$ s9 @' X2 }4 ]! G) C
尽管在将童工们从深圳接回后,凉山州当地政府已经为他们的入学提供了必要的便利,但吉觉阿呷仍然不愿去上学。“我听不懂老师讲课,去学校有什么用!”她说。
% c, i& T$ X7 P6 \$ X3 |' z( O8 _1 V" ?" e6 `* e! m
经记者好说歹说,第二天一早,吉觉阿呷答应跟记者搭村民的摩托去村小看看。村小老师吉子阿牛告诉记者,学校的两间瓦房,容纳了全校40多名学生,一二三年级一间,四五年级一间。“常有辍过学的回来读书,但很难跟上进度,甚至有十三四岁的来读三年级。”吉子阿牛说,学生们普遍缺乏汉语听说能力,数学课时他经常要用汉语讲一遍,再用彝语讲一遍。
, s. V3 O. u+ C5 L! y+ s' m; @% i0 S! i% }2 c8 b( A. I
“很多学生从小就跟着父母外出务工,虽然小孩子没人敢用,但他们在打工的地方也入不了学,成了野孩子。”聊起辍学问题,吉子阿牛叹了口气。他告诉记者,去新疆摘棉花、去广东等发达省市等都是凉山外出务工人员热衷的去向,很多孩子跟着父母出去后,在打工地不能入学,耽误了学业,年龄稍大后学业更跟不上,外出打工似乎成了最佳的选择。
& s4 S: a7 n& \* s7 z1 y& ?& N9 v5 S( I( F- G; d9 u9 G6 X
“由于文化水平不足,甚至汉语都不流利,完全不能融入外面的社会,他们出去只能做一般劳动力,挣得很少,所以有的人后来又想回凉山念书。”吉子阿牛说,在凉山甚至有20多岁的六年级学生。1 T5 G9 `" r0 V* t- b# t8 \0 W+ y! ?
0 P1 W+ U3 A2 {! j5 d0 r7 Q5 o
而受益于辍学打工的庞大人群,一种新兴职业产生了:一些在外打工多年、对劳务市场“行情”较熟悉的打工者通过组织同乡辍学学生外出打工,从中抽取费用而牟利,这些人即为“工头”。- e( ]$ a. b1 _5 }' h2 d2 U
) I1 V9 G; {% p2 z! |# L% h
记者辗转联系上的一位“工头”透露,广东一家工厂给童工的工资为11元/小时,加班时为12元/小时,但由于工资由他代领,他发给童工的工资一律为8元/小时,按童工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工头”每天可从每名童工身上抽取至少30元。0 ?! e: C: b8 p8 |2 @+ Z
8 {) `# t# R& D“我知道有带过上百名的,一个月可以拿七八万。”这位“工头”坦言,他最多一次带过50多人,其中大部分在16岁以下,劳动监察部门一般都查不出来,“跟工厂或者中介公司一起造一些假的身份证号就行,广东这边这么多厂,很容易就混过去。”$ f1 p% n/ y6 A a4 a$ B7 O
5 E6 a9 J7 R6 ?' e另外,这位“工头”也承认,他虽然一开始都许诺带着孩子们“挣大钱”,而且童工们每月也确实拿到大概2000元左右工资,但他们却很少有人能存下什么积蓄,“都是群孩子,走出大山后好奇心重,拿了工资后请客吃饭、买这买那的,能存多少?碰到黑工头直接吃他们的钱,那更惨。”
4 {; r! m4 Q9 d, j2 r0 l+ C) y8 |. H* x+ g# f, `
尽管如此,吉觉阿呷还是希望能出去打工。记者给她照相时,她敏捷地躲开了。“你拍我是要上电视的吗?不要让我上电视,不然出去打工他们就不要我了。”吉觉阿呷恳求道。
% Y, v) ]: h; r! [$ p* A4 |( p" N9 G
0 x. n7 P5 F! }2 s" ?3 m r2 Y(原标题:“别拍,不然出去打工他们就不要我了”(民生调查·关注深圳“童工”后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