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个见证高大上的时刻……主播吴小莉最近在广州参加广东省政协会议,在某个截版日的下午,她抽空探班本刊编辑部,参观美编排版室预览重磅头条之后,终于在夕阳斜照的会议室窗边坐下来,与本刊执行主编谢晓对谈。两位传媒女强人之间的对话,却不是想象中的电光火石,而是关乎工作背后的心态,如何陪伴家人,以及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用吴小莉的话来概括或许就是:“做一个你会去爱人,然后别人也会爱你的人。”这一切,似乎就是所谓铁汉,哦不,铁娘子柔情!' c& T+ J' `# Q/ q2 l! ]
# s: X2 Y- L, o# a采写_本刊记者 叶晓萍 录音整理_本刊记者 魏春亮 摄影_特约记者 陈小铁
a1 o5 U/ F1 _7 B+ m/ v
# E7 g, T& j9 ?: [/ T1 u2 S2 {关键词:工作8 a$ Y6 D; p! f _, \9 V+ ]+ i6 m3 J
; h+ k+ W) b5 o. O“微笑主播”练就“小莉飞刀”) E" u4 V8 o$ X5 q# P7 e' } t
( Y& G4 D, w' U& w利落的短发,弯如上弦月的笑眼,干练不失亲和就是吴小莉的经典形象。但当身高170cm的她踩着高跟鞋出现时,仍难免让人感觉有点压力。她笑着坦白:“为了来《南都娱乐周刊》编辑部,他们才把我的鞋子找出来,我刚在车上换的。开(广东省政协)会我是穿的(鞋跟)很低的,因为要走很长的会议的路,媒体朋友也可能会提问啊,我觉得要容易行走。但如果要上镜,会要求你有一个很紧的职业状态……”她在摄影机前坐下,自如得像回到自家客厅,笑称平常就喜欢直播,喜欢那种脑筋一直转动的不松懈,一次做到最好不能重来,这都让她感觉亢奋。访问间隙请她录一段给读者的微信语音,她一口答应,其中问候读者、预告周刊新闻、为自己的新书打小广告一应俱全,53秒一气呵成不NG,时间控制得刚刚好。
' v; j" y7 A, E# V
1 q& k- a) v6 D" m
' \$ a9 I# f8 x- C, ]
2 i8 ~% q) {# S6 m
" s1 k, [2 A4 C) y# Z' a- M $ r2 t3 D* o E$ _7 L4 U
* |" u" ^6 z* b吴小莉' p" d$ J# [6 H
# V8 B$ h! d/ X3 i4 F" [8 d' `- y& e
9 a( K" a& K, F9 R0 J/ t) j/ z' ?" G% D# X
8 K! o1 e# x* ?6 ^' I8 [1 R: a# {
4 f' g! u6 M# x: x
2 J& `3 t. a' Z& `吴小莉为鼓励学子们追求卓越,设立了吴小莉励志奖助学金以及卓越奖学金,图为她在西华大学为学子颁发助学金。
# ^4 Z2 y! r# Q6 c& Z0 B* w+ Q0 G; }' F$ [: W: P/ K
' l, T1 b' h" X: f. f( ]
, h$ q" p1 R( c8 q* M
: e- I6 u- R, M, B) E' N# F
) H; b' k& l" Z& u
" O# Q1 D7 ? Q( z3 `吴小莉借由出书而重返校园,和青年朋友进行直接的对话和沟通,图为小莉老师在清华大学进行读者交流活动。
! n: D; p, U4 }9 i! b) i
& i3 e% N8 h8 g$ Z* b- @6 J3 k吴小莉最早为大众所知,还数十五年前在北京“两会”期间得到前总理朱镕基点名提问。但在那之前,她已在台湾华视打出名堂,并跳槽到香港做凤凰卫视的“开荒牛”。而“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祝全球华人平安喜乐”这两句话成为了她的招牌台词。这些年,她先后主持相当于“中国版《六十分钟时事杂志》”的《小莉看世界》,以及政经人物高端访谈的《问答神州》。《问答神州》制片人韩烟认为,正是吴小莉的亲和特质,让不少政商界名人坐下来聊出真诚而个性十足的内容。当然她也不避敏感、尖锐问题,但始终会以善意、理解为原则,斟酌用词、提问方式和时机,反而能一击即中,让高官或巨贾愿意倾吐肺腑之言。
: d% B$ ]1 }# }( @1 h! ?8 P# R: W; u8 e
这位“微笑主播”倒像是练就了“小莉飞刀”,招招例不虚发。在韩烟看来,她在工作中的确是典型处女座,极尽完美主义。每个重磅人物访问前的一周,都是团队打仗的日子,她会在满满的行程中看完两三百页的材料,然后快刀斩乱麻地厘清重点,不断要求编导对提纲补充更多细节,提高问题的精准度。即使访问不同行业领域的嘉宾,她仍不时被嘉宾惊叹“太专业了”,“你比我们同事知道的多多了”。虽然如此“爱揪住不放,从来没有过松懈”,但在韩烟印象中,吴小莉几乎没有、也不需要跟本来就颇专业的团队红过脸。她就像团队中的能量源,让同事们在高压的情况下,依然能正向坚持做出一档好节目。而身兼凤凰资讯台副台长的她,在节目制作中也是主要呈现记者、主持人的身份,从没耍过“官威”。
o# t1 h5 ]) w* ^" u5 a2 L
0 ?! w6 M" ^. Z9 I+ i) ~关键词:家庭" |% T, q. A% ?" Q; X7 Z5 [( V
# l/ }; v) N' u7 j, b是先生的“大蜜兼小蜜”但“女儿最重要”
8 k; C) P0 u, Q6 C. h) N, ?' Q6 j# F/ b, J' i* b6 M
韩烟说,一般认为女强人在生活上都会比较吃力,吴小莉虽然有多重身份,但她似乎无论哪重身份都能做到最好。节目组每年都会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吃吃饭,唱唱歌,记得有一年吴小莉的先生周秉钧正好在北京,韩烟和同事们正坐着聊天,忽然看见吴小莉站了起来,原来是她先生来了,她过去给他脱了外套然后挂好在架子上,大概是惊讶于她姿态转换的自然,同事们一下都笑了。吴小莉说:“女性在该坚强的时候扛起责任,该需要被支持的时候勇于表达。女人是家庭的重要中心,是孩子的天使和保护神,也是另一半最坚韧的后盾,以及温柔的港湾。”
1 Z c6 c& d4 i2 u7 x# T: Y
/ v4 k7 k+ A. x她自认属于比较能干的类型,很多事情想得还比较周到仔细,因此曾跟先生开玩笑:“我是你的大蜜,(但)所幸我还是你的小蜜,不然我就很吃亏了。”然而她不太接受时下流行的 “女汉子”称号:“我不是女汉子,我就是个女人。”半个月前到广州为新书《与卓越同行》做读者见面会时,现场就有位年轻的女创业家发问:“你觉得做女汉子好,还是做小女人好?”她倒是留意到,这位女士的丈夫一直都在旁笑意盈盈地看着太太,“在这个丈夫的眼中,他的夫人既不是女汉子也不是小女人,她就是一个女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一个你会去爱人,然后别人也会爱你的人。”; [" x) V- X! K4 `1 E5 E% q: f
/ K1 x8 i% B8 b9 I
当年吴小莉传出结婚消息,先生周秉钧是金融界人士,早年还是小有名气的校园歌手,两人才貌相当登对。十三年过去了,吴小莉认为夫妻之间的感情,从最初的爱情到有了儿女后的亲情,情感自然一步步加深,“常常要记得当初相守的原因,也常常要感恩,提醒自己感受相处快乐的能力。即使工作再忙,世事多沧桑,有家人相伴就是最美好的日子。”女儿刚过完11岁的生日,她特地为女儿办了一场滑冰生日会,邀请了9位同学来参加。“当时10个小朋友一起唱生日歌,还有家长们为她祝福,拆礼物,和同学们合影留念的时候,女儿说觉得感动到想哭了。”吴小莉每年在女儿生日的时候,会为她写一段话,今年的主题则是关于如何自处,“怎么样面对自己和同学们的关系,怎么样以最快乐的心情去面对魔力般的未来”。' S8 s# E. V" @' e# x2 I' M
, k- w. O$ w/ E6 ^& |, J在工作、先生、自己和女儿这四者中,吴小莉认为女儿是最重要的:“对女儿来说,我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没法被替代。”韩烟透露,吴小莉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惦记着为女儿做一些事,比如在北京采访之余请假送女儿去夏令营,在香港的家长会也争取亲自出席。她平时陪女儿的时间有限,女儿只要跟她在一起就十分黏她,不愿意离开妈妈一分一秒。前不久在台湾采访星云法师,女儿恰巧也在旁,但外拍时她懂事地跟着制片人韩烟而尽量不打扰妈妈,后来更自觉变成工作人员帮忙维持秩现场秩序,对围观的信众礼貌地劝止。吴小莉对女儿的评价是:“心地很善良,也是一个很愿意帮助他人的小孩。能说擅唱,喜欢画画和舞蹈。”韩烟认为吴小莉尽管有多重社会、生活角色,但对孩子仍有好的用心和引导,没想女儿将来成就多大的事业,只希望她一定是个善良的人。
2 ]+ q5 S. W6 L o* P* w* Q/ S: g3 x2 [) D
关键词:公益2 t2 u% a) \0 T. w s# t% F' ^- ~3 R Y, {
1 ?# F* ?; m3 E* G, f; k
“现在更懂得集合资源去做一件事”, ?' T- P; B1 u% x7 K) _+ N8 L R2 b
1 h: s# T* m6 T9 {
公众人物往往被期待“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吴小莉如今在媒体工作以外还兼任多项社会事务,比如全国和中国香港、四川青年联合会工作,比如广东省政协委员,这对她推动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不无裨益:“以前我只知道媒体、社会公职的力量,现在更懂得如何集合资源去做一件事情。”她出任过亚运志愿者爱心大使,2011 年更对广东提出了“关于亚运后志愿者的持续发展、共建和谐幸福广东的建议”,后来表彰志愿者的红棉奖被设立,更好地鼓励了志愿工作。最近参加广东政协会议,她又提出了“关于推动社会企业科学发展、激励社会公益创新、共建广东现代化小康社会的建议”,希望未来能通过立法方式支持社会企业,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让更多的社会项目和弱势群体受助,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H( h8 Q# h# Z" v. p& P
9 x2 K( X4 Y; a" N8 T* m或许一切更源于2000年,当时台里给了她两个节目命题,一个是《两地三岸连线》,—— 领导觉得她有做时政新闻的能力,又适合海峡两岸三地纵横沟通,此外还有一个叫《爱心大使》的节目,但她很快地选了后者,一做就是两年。“新闻工作对我来说,是要跟中国跟世界去沟通,让民众和世界去沟通。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东西,如果能用媒体的力量去关怀去普照,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新闻通常是来了镁光灯一照,结束了大家就忘记了,所以一定要持续地去关注。”- x& ~7 H9 N7 Z! m- g3 b( a
% {0 a4 R( P: b9 @( u% S当年她的第一趟“爱心大使”之旅,就是从香港搭“健康快车”前往贵州遵义,帮助治疗患者治疗白内障。负责接待的遵义红十字会李科长回忆,吴小莉当时已名气颇大,但她并不像很多明星做慈善只是“短期的宣传”,而是显得真诚、踏实做事,并能“长期坚持”。在抵达的下午,她就一个个去探望病人,还跟团队驱车50多公里蜿蜒崎岖的山路,下车后又走了一公里多,专门去看一位叫陈健的15岁小女孩。当时这位小患者正在切喂猪菜,由于白内障影响视力,手上都是刀伤,吴小莉看了直流泪。后来她让小女孩走到脏兮兮的猪圈里看,仍十分平和地去摸小女孩养的猪,还夸她“猪养得好好”。李科长看来,吴小莉的“长期坚持”还在于,小女孩曾说做完手术后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后来她果然就把小女孩接到北京玩,顺便到眼科医院检查,还送了好些学习用品给她。多年来小女孩一直很感念“吴阿姨”,每年都托李科长告诉吴小莉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她做公益慈善是很平和,很尊重的,没有高高在上的心态。”李科长说。5 _8 ~6 H2 P/ }2 z2 T
8 Z9 E0 n7 ^; V9 I1 p8 Y/ X! D吴小莉认为做公益对自己最大的触动,是媒体能让众人的力量汇集、放大,从而能集体从事一些公益慈善工作,当对需要支持和帮助的个体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时,当一些人的爱心能改变一些人的生命时,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感动。近年名人明星参与公益慈善工作愈多,但在监督环节上也存在问题,如最近的嫣然基金受到质疑,吴小莉觉得:“公益慈善的工作也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工作,当大家汇聚了力量之后,应该要找一些有经验有公信力的个人或组织,来作为执行者。这才使得所有人的爱心能够贡献出来,并能实际地落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身上,也使得整个公益事业能够受到更多人的支持。”' `9 ?' r2 c' _9 n9 t7 o; |, V; u
4 z( T6 k7 @4 x h. }0 {关于“传统媒体VS新媒体”的高!峰!对!话!# G; U& P, `% C! d# c$ m" |# O6 |
; W! c2 X- A# G8 q$ o4 Y“我们就是媒体人,只是多一个渠道触及受众” h( u3 {7 x+ o8 |* J. t: S; L
* r6 F* E) _: e% p% S
南都娱乐周刊:现在都说传统媒体衰落,我们也感觉到这种压力。你作为凤凰资讯台副台长,是不是也有一个宏观的考虑?4 S4 M, M l4 v& ~# @0 E8 O/ q: F3 p
1 \, S7 C+ I; a( U吴小莉:我们电视媒体也在讨论这个话题,也有很多人说2013年是自媒体的元年或移动互联网的新纪元之类的。但是我觉得都不要把现在的媒体传播方式拒之门外。我刚才为什么说是媒体呢?因为呢,我们所做的比较多的还是一个传播的提供者。站在这样的角度和角色来看的话,只是传播渠道和方式不同。
# _- [+ O6 _4 w" C3 ^) q
" W. s/ D1 N7 p5 H' S南都娱乐周刊:但是传播媒介的改变,就会改变整个媒体的生态。# X( |" F5 B8 Y$ \7 F2 e, H8 E0 _
2 S, m4 d) A B1 v' t
吴小莉:生态肯定会改变。有危机意识是特别对特别好的事情,但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危机意识不是说把我们现有有的东西直接搬到网上,就这么直接照抄。 (对!)默多克也试过,也不成功。是不是我们也应该想想一个已经去世的人,他怎么突破3G给我们的服务,移动智能装置可能的服务,乔布斯!他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是,他用用户的眼光来启动这一场技术革命。我觉得对于所有的媒体人来说,制作内容的时候,都应该把自己转过来,作为用户方去思考。/ [: m) q/ G# e3 g* g5 S6 E! s& q
0 @4 J. Q: x, B$ r- `$ B& ?7 A+ l南都娱乐周刊:所以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4 I7 I- O2 C6 M4 N( A, ]
- ^2 X) s+ k) ?吴小莉:不只是内容,还有需要什么方式抵达,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体验。这种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整个打消大家的忧虑。有忧虑是好的,但是要化为行动嘛。也不能因为有这个忧虑就觉得啊什么东西死了。我还蛮喜欢一篇评论文章(微博),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不再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而是只说媒体。因为新媒体已经强大到可以跟传统媒体差不多平起平坐;同样的,传统媒体也已经意识到也学会了怎么样成为全媒体。所以它就是媒体。这个想法挺好的。我们就是媒体人,只是多了一个渠道去触及到了我的受众。所以重点是我们生产什么,我们要更负责任地给他们生产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