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宋今年54岁,人生经历一波三折,先后从农民到餐馆老板最后又做回了农民。老宋:“中途开了20年餐馆,03年就开不下去,倒闭了,欠账太多,(欠了)7万,当年的7万,杏林镇政府欠的。”当年,24岁的老宋在华县火车站外开了一家名为华州酒家的餐馆,因为离杏林镇政府比较近再加上口味不错,从97年开始,就成了杏林镇政府公务接待的定点饭店。老宋:“镇上的各个部门都来过,基本都是熟人,刚开始咱还问人家要过钱,因为是政府名义,时间一长就都成了写个字嘴一抹就走了。”(羊城晚报11月11日)
基层的
乡镇政府用白条吃垮饭店的新闻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新闻曝光的内容强调的是镇政府用白条将饭店老板从农民吃回了农民身份,这似乎是不错的噱头,记者言外之意“农民”是个贬义词似的,很不厚道,甚至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照讲按照现行的户籍制度,农民开饭店其实还是农民,并不存在如新闻标题内容说的什么《镇政府7年打148张白条,饭店老板被吃穷变农民》这样的“恶果”,在我看来,看起来是镇政府吃垮了饭店,实质上除了官场公款吃喝的痼疾之外,仍然是一个利益冲突的本质,老宋的生意经与历届镇政府领导们的口味带来了今天的矛盾,怪谁呢?怨谁呢?
农民开饭店,于是乎就立马成了饭店老板,这改变身份的自豪感觉不用说。问题是在一个公款吃喝尉然成风的年代,任何人开饭店,恐怕都希望能有公家的人经常光顾饭店,一来有固定客源,二来不用担心赖账,三来给饭店长脸,等同于无形的广告效应。多好的事,谁开饭店不希望自己成为政府指定餐馆。可以想象,当年老宋开的饭店有多么风光,这是面子呵!别说吃你几顿破饭,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问价。火车站附近这么多饭店,镇政府指定在老宋的饭店里用餐,这原本是无尚的光荣呵。
老宋如今自己又回到了农民的身份,感觉相当的失落,这很正常,问题是他竟然将自己的身份回归之怨恨,算到了一百多张白条的身上,这对崇尚廉洁自律的镇政府的领导们多少有些不爽。领导们当然会觉得有些冤枉,想想看,老宋提出的饭店倒闭理由中,包括7年打148张白条,有认真的网友仔细算了一下,这老宋还真是大大的刁民,堂堂的镇政府,平均一年才20几张欠条呀,平均一个月才1张多,平均到一周一次都没有,这实在是太廉洁了;老宋还说了:“中途开了20年餐馆,03年就开不下去,倒闭了,欠账太多,(欠了)7万,当年的7万,杏林镇政府欠的。”,又说什么20年欠了7万,平均每年3500元,每月300左右,这真是政府官员的良心呵,人家城里的领导,一餐也得几千块,老宋也太不厚道了,我觉得他应该给照顾过他生意的镇政府送一面锦旗才对,说不定领导一激动,7万元欠款当场就结清了,毕竟对镇领导而言,7万块,洒洒水了。
试想全国各地那么多饭店,能得到政府指定用餐这种荣耀的真没有几个,老宋到底是个农民,没见过世面,虽然饭店口味很好并吸引了领导们的味蕾,但并没有真正抓住领导的心;如果每次把要账的发票加倍写上金额,半数送给领导,签字报销岂不是水到渠成轻而易举。整天拿着个白条到领导办公室要钱找麻烦,又影响领导为人民服务,领导都换了三届了,让你从饭店老板变回农民都算不错了,如果是我,早让你以妨碍公务法办了。
老宋应该看过《小兵张嘎》,皇军吃你几个西瓜是看得起你;也应该看过《白毛女》,欠账的杨白劳是大爷。你一个农民开饭店,竟然还开在镇政府的边上,摆明了就是要成为领导们为人民服务的后盾,打个白条是看得起你了。何况当年是自己愿意领导们打白条,自找的嘛,现在变回农民,关148张白条屁事。老百姓去你饭店打白条,你干吗?
据说已经从饭店老板再变回农民的老宋已经几乎没有力气去要账,悲催的是网友们竟然都在调侃他他,7万块钱就被领导们把饭店吃垮了,难怪中国内需不足;这个镇政府,应该认真反思如何用更给力的白条来拉动内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