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 C1 m/ T' I) V
冰球成就快乐的退休时光 哥华社区冰球俱乐部比比皆是% _7 g0 d) w* k' R
如果以通常的标准来评判,温哥华冬奥会难称完美。开幕当天,格鲁吉亚雪橇选手库马利塔什维利在训练中意外身亡,加拿大全国陷入悲痛之中,笼罩在死亡阴影下的冬奥会在哀伤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计划升起的四根冰柱,一根出现故障,只竖起三根。开赛后,由于气候反常,部分雪上项目的日程被迫一改再改,给组织工作带来很多困扰。
$ N- G, B0 p1 e9 ?& r9 K/ D
( O5 u! H% r$ k9 t- p0 @7 }# C$ _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赛程的深入,人们深深沉醉于激烈精彩的赛事,似乎所有的伤痛和遗憾都已烟消云散,温哥华冬奥会在圆满中落幕。 , A0 ^ V4 Y7 f; R
$ K: ?6 P& A5 z3 ^ \* L
对于一个亲历过这一切,参与冬奥会采访的记者来说,本届冬奥会留给我的除了对这个真正倾心运动之美、深谙体育精髓的国度的感佩,还有被这片土地上文化的感染。 7 }2 U a9 s3 F: d* x
) a7 Q4 W! U) t% y' X2 x, J
从冬奥会的顺利举办看温哥华政府的成功运作 7 A1 `. ?$ _" j6 u" c" R
4 w; v! j; h/ _$ ]# t
见微知著。这是在二十天中,我从这座城市为冬奥会做出的改善中得出的结论。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不断了解到,温哥华市政府在市内的各个城区分别建造了一座可供3000-5000人同时庆祝的免费集会场所。有些建在社区内的绿地旁,有些建在郊外的公园里。场地内贴满了奥运标志,气氛浓厚。加拿大人喜欢表达,渴望交流。这些集会地都设有巨大的电视屏幕,为这些不愿花钱买昂贵的赛票,又想相约看比赛的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观赛环境。在冬奥会结束后,这些用环保材料搭建起来的临时集会场所都将拆除,场地还将还原成市区原来的样子。加拿大人节能、环保的算盘打的是细之又细。
3 Z/ X" X, M+ \6 q5 d7 E' b, \" M. ]) z0 K' z
组委会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新建改建场馆仅有5个,其中新建场馆只有2个;主新闻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设在气派不凡的会展中心内,恰到好处;奥运村是商业地产项目,目前已经销售过半。整个城市也基本没有大兴土木,唯一的大动作就是新建了一条由机场通往会展中心的地铁。 @* ~6 h* H- P7 I
) C- |7 |8 U! v- I2 t) y7 i/ o温哥华市总人口210万,甚至赶不上北京一个区的人口。相比北京奥运会新建的道路和体育场馆,甚至是“举全国之力办好奥运会”的方针,温哥华市政府所作的不过是些“小动作”。但就是这些“小动作”,能够使得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在奥运期间得到极大缓解,新闻媒体工作畅通无阻,更使得买不起昂贵赛票的市民有处可去,尽情宣泄自己的激情。另外,强大的志愿者队伍,优质的媒体服务和严密的赛事运行都让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们赞不绝口。以小见大,物尽其用。在采访中感受文化,在体验中消化文化。这就是温哥华市政府对全球记者的最好的答卷。
5 l+ k9 H5 z! R3 g2 P6 F* V3 x) l% }5 ]/ m
从社区体育活动看加拿大政府对民众体育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