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3、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行了高峰会议与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就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而言,安排有“新战略”、“扩大组织”、“法国重返军事指挥部”、“阿富汗增兵”、“任命新秘书长”、“对俄罗斯的态度”等。限于篇幅,笔者仅就前3议题加以评析。
# X: F% P, V0 Y) {5 _; w& V2 w- B- ]. k$ P" h& {/ w
新战略,新北约% S! }/ T* ^, g* U6 n
+ `* E- D0 v0 A2 u3 B! z# l* w$ D
会议正式举行之前,媒体便广泛出现“新北约”的提法。美国代表团也不断放话“要北约更加迅速、有效地参与全球预防性的军事行动”。但是,德国《明镜周刊》却于4号极为突然地刊登了一篇德国外长斯坦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的谈话纪要,其言辞尽管委婉含蓄,实质却与美国立场针锋相对。
/ b e* H; c# [% J, q/ k8 \8 a1 ?. Y5 J. _( ~4 @
北约组织之成为一个区域性军事协防团体,是1945年雅尔达会议所促成的冷战格局的必然结果。不论当前如何评价它的存在意义,值得肯定的是,整个冷战时期,其吓阻力发挥作用,因而,该组织不曾发动过任何战争。' B% y. A: Z. g4 Z/ d7 T0 K/ N ]0 N
2 Y$ O8 o1 w; Q6 G( [2 m
八、九十年代之交,华沙集团遽然分崩离析,苏联也随之瓦解萎缩,于是北约组织成员国内部便出现了建立“新北约”与“新欧洲”的呼声:即雅尔达格局既然不复存在,北约这个军事组织就应当适应新的和平环境,或是仿效华沙组织自我解散,或是转型为欧洲人自己控制的“新北约”。与此同时,自然也产生了消弭东、西欧割裂状态,建立一个“和平的大欧洲”的广泛意愿。整个九十年代,对该主张最为热衷的国家首推法国,原因不外是符合“戴高乐主义欧人治欧”的一贯立场。" D Z" B' b0 `1 P6 ^% U; _
0 c3 W5 |- c, @& C( F就当欧洲人沉醉在良好愿景、1991年底通过“马城条约”提出将在欧洲联盟框架内建构“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之时,美国一方却有条不紊地摆设着“战略新棋谱 ”。1990年11月5日,当南斯拉夫还没出现分裂问题之前,美国国会便通过了“对外手段授权法”(Foreign Operation Appropriations Law 105-513),要求南斯拉夫6个共和国必须分别举行选举,同时其程序与结果必须获得美国政府认可,否则,6个月后将撤销对它的所有经济援助,并下令所有在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服务的美国公民必须执行上述规定。# N: M6 e5 P' g ?6 |
5 v2 M) B. b- I% k$ U" S+ F1 p果不其然,若干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受到如此鼓励,一个月后便提出了独立要求,并引发激烈内战和美国的“人道主义”军事干预,而此结果完全符合中央情报局人员所预测的“血腥内战”。从该授权法的通过,可清晰地看到美国拿南斯拉夫这个主权国家作为切入点的预谋,同时也反映出它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干预他国内政的一贯作风。5 A* U5 |0 A! |0 w! x/ H
g4 r4 k! T' H8 i) j) E! K6 Y
1991年11月,即911事件发生的 10年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一份“罗马宣言”,强调东西两大阵营对垒状况已为“新危机”所替代。往后,该组织的新任务在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制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相关技术的扩散”;“解除对国际自由贸易的任何威胁”;“全球范围内,排除自由取得原料的障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