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0

维也纳金色大厅成中国“演员”卡拉OK厅

[复制链接]

4348

主题

4361

帖子

4876

积分

灌水天王(十八级)

积分
4876
时事新闻 发表于 2013-9-2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09-26 07:36  来源:新华网
2 `- U9 t. u" l
3 O8 R2 G5 Y* a$ e1 t近日网上爆料,今年以来,已有130多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但真正的观众却寥寥无几。金色大厅成了这些“演员”们的“卡拉OK厅”。4 G( b" q( r4 ~* A- t

6 s' H& @8 E4 }& Z4 |! s* Y  只要交场租,任何人都可在金色大厅彩排和演出
+ J1 C9 x( X& p2 Z( t0 m- W7 c, _* a8 _0 V
  应该说,金色大厅在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演出也不乏精品。不过,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媒体、机构和企业的热炒下,金色大厅俨然已成为“世界音乐圣殿”的代名词,仿佛只要登上这个舞台,就意味着个人或团体的音乐造诣获得了国际认可。
5 S+ i- R* I& i7 i/ F8 D/ ~% D# R$ X
) v+ G; w; e7 E0 ?4 R/ n  然而,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2 Z  @" S! R6 o9 n( X; B+ b
4 A0 f- ]% S# T" [, U
  细究起来,维也纳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建筑,而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中众多音乐厅中最大的一个,正式名字叫“音乐大厅”。因其内部装饰以金色为主,而得了“金厅”的别名。这里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每年由该乐团献上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随着音乐会影响的扩大,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厅也通过电视转播提高了知名度。
/ Y5 Y/ P% e, {" e4 G9 i- ^# i! S! v( b/ n4 p% t! f" V
  1998年,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中国新春音乐会,成为首个登上这个舞台的中国音乐团体。金色大厅的名字也从那时起慢慢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如今,这个名字已广为流传,甚至还被维也纳音乐协会用在了自己的中文网站上。
' e5 q9 [* }, V. y6 w+ w& C" Q7 r/ y( @1 l7 @9 w
  当地人都十分清楚,金色大厅按照商业模式运行,与中国人心目中的“殿堂”相去甚远。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管理下,这里只是一座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切磋技艺、展示自我的有偿活动场所。只要交付场租,无论音乐素养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金厅彩排并演出的权利。4 |) {1 Y3 }, `  B3 o

# I) |" t7 }' Y7 u6 ]- s  这也就难怪,出现在金色大厅舞台上的中国团体和个人演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艺术水准极高,足以让“内行”的外国观众刮目相看;有的则实在不敢恭维,逼得一向矜持的奥地利人中途就做了“逃兵”。! K( b$ H  h  Q+ w" `
0 m$ J6 @9 a* s8 V8 X
  中国音乐会上座率普遍不高,有些演出更像演员们的自娱自乐+ a$ X; f: Y4 f: x& p& y8 o2 ~& [
0 H/ f% W7 b/ V6 L/ G
  毕竟,对于部分腰包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大厅两三万欧元的基本场租费并非高不可及。更何况,若以炒作为目的,相较于在国内接受培训或包装,登上金色大厅舞台“镀金”的性价比要更高。9 i& [  H0 ~5 i: j( ]) m: @

$ w) s3 z# X) I) T  于是,就有了专业演员自费或拉赞助登台献艺,有了音乐团体筹款前来亮相,有了业余音乐爱好者甚至是度假的学生、旅游的老人凑钱登台的情况,又或是企业界人士花钱为自己或亲友圆梦的演出。$ ^& R: w/ s( E5 U$ s; a3 u: a: u

4 b# ~# M2 A$ G( A  V  近年来,中国人对在金色大厅“露脸”的热情更加高涨。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组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出。
* y' j* h  K5 \0 S' y: b7 r3 f% K& f" Z7 M
  与此相对的是,金色大厅的中国音乐会上座率普遍不高,部分观众对待演出的态度也随便许多。记者曾亲历过一台这样的演出:台上的演员闭目昂首、自我陶醉;台下的观众进进出出、交头接耳,演出中还不时夹杂着孩子的嬉闹和手机铃声。
) _/ E1 v! \8 h( I' F$ d" H6 C0 D. P3 D6 {+ T3 f( d
  有些演出则更像演员们的自娱自乐:一场上座率不错的演出,台上正唱着,台下观众却忽然少了一片,原来这是下一个节目的“演员”去候场。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互为观众与演员,让在场的奥地利观众目瞪口呆。& Z4 ^/ R( i) F9 y8 y3 }

0 L4 F1 C% `% n7 v8 y7 [  每年年初到春节前后,这种“奇景”更为常见。大量的中国音乐团体到金色大厅演出“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生意兴隆”,前两年还出现过一天之内有两场“中国新年音乐会”的“盛况”。
' f8 Y4 z+ u4 H3 b: v3 ?, e% C9 m! b% h, ]$ d. b. K
  其实,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形式,中国人渴望登上金色大厅舞台无可厚非。但不实的宣传和炒作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文化走出去引向了别处。于是,有人出来“镀金”,有人则看到了商机。, ^" `' {2 _$ w+ E9 V
% \" W' _( V* S! L6 U
  与维也纳的其他许多音乐厅一样,金色大厅也只是一个按照商业模式运行的演出场所。开门做生意,来的都是客。对金色大厅来说,只要肯掏钱,一切都好说。
2 Z( Q4 g& v7 C: R6 K8 y7 D4 {- M  Z" J1 i0 p" N
  客观地说,金色大厅的舞台上不乏真正的音乐艺术家,但登上这座舞台的却不都是音乐艺术家。
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 一切煩惱•其實都是自尋煩惱•••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