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交出了一份极其优异的经济成绩单! 5 T* e, M* A* m# V% x% s! m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17日)公布中国2021年第四季及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GDP增长8.1%,高于预期的8.0%,贸易顺差更创下历史新高。 % K/ W. ]# l) q' [
# `6 |; o% h4 Y W
. i4 B! p7 ^. k) \ o7 z f# n7 y; r
) ^5 {6 V0 o+ y) l) D
; v$ i2 v2 e8 S9 W) I; e! k: b3 K1 l, |
这是连升两个台阶的节奏:2020年我国GDP才成功突破100万亿,2021年就再度实现110万亿的突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k+ [! j( t' W3 V- R9 O
8.1%,放眼全球,也是难逢敌手。 ' m0 h$ z7 L' e7 ^( e
2021年加拿大GDP增长率为:第一季度的实际GDP增长从1.4%下调至1.2%,2021年第二季度从-0.3%下调至-0.8%。 3 k4 e" s9 X$ |2 J8 o
在家庭支出和出口的推动下,第三季度实际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3%。随着大流行病的限制逐步取消,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家庭和企业都恢复了正常运作。这提高了家庭支出,并对出口产生了更大的需求。
& Z' g i5 S4 ^- Z0 V' [2 O
这些增长由于本季度住房投资的大幅下降和库存提取的增加而有所缓和。
# ~4 K# Z8 I# {7 O+ I( k |; {
' ^$ x; e; e4 ]: Q/ q& b J
9 P+ B9 o1 W& Q, N/ u $ w z9 {+ ^7 j* e8 A
% V* ~* v6 v$ F2 j: f4 }) }
$ J9 o+ ~3 R( S5 l
2021年中国GDP折合约17.73万亿美元,相比2020年的14.72万亿美元,增量高达3万亿美元左右,美元GDP名义增速同比暴涨20.6%。 3 C- \: p8 X6 L/ B$ ` q" ]
3万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 I8 |1 c3 ^' v2 G/ Q4 G' d/ M)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印度2021年GDP预计为2.95万亿美元。
6 W- Y! V$ H3 r9 W3 \% }9 _$ L
也就是说,中国一年的GDP增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印度,这是非常恐怖的!
+ H+ t; {" x; _ t' m' A$ n5 c
% Z4 n" p9 Y$ l* d" M- J
( D! `; o, K5 h# |$ G
0 P1 R& a4 V# r: S: N8 o" H
& B. b( V) t# O [& D
0 Y4 Y: \% R/ M7 X; |6 R6 G+ T
所谓的“龙象之争”,早已尘埃落定,现在也基本没有媒体炒作这个概念了。 ( N9 H' z: l6 Z# ~* r; D3 ]
显然,一年新增一个印度那么大的经济增量,预示着中美之间的差距将大大缩小,的确如此。
8 v- M( C( H3 y* I2 L; X) ?; W9 |: \
5 K, d: n$ m/ H, E5 l; Z; z
$ ?) F. c( E0 v6 W7 W
& `" ~5 R# ]$ N7 V/ N) W# X
/ G+ ?5 `; T- y& W& X
, o2 v' B% d1 U k4 [6 A
这些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外需已大幅度从疫情的低迷情势中反弹,但对多个产业的监管抑制丶房地产债务风暴及零星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影响,仍使内需显露疲态,并影响国内经济的复苏。 " Y6 \8 k* N* K
中国2021年GDP增速为2011年(增长9.6%)以来的新高,但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年初的经济活动因新冠疫情而停顿,导致基期较低而影响。此外,中国的第四季成长也高于预期,但其经济增速仍是一年半来的新低,景气回温的速度也呈现放缓的趋势。
V/ t' b$ U$ r1 M
& @) O5 s2 w- \# H/ A5 \) A" z4 ]5 q
# @" Q h7 t$ Q. F( J# t
! n5 a2 ^+ C7 ?' N% _) V
6 ], p h2 [- T
5 z9 m, ^) ~3 w1 v
内需疲软 消费增长速度放缓
l" r! N2 M' r9 i
面对内需市场的压力,中国央行17日降低了中期贷款的借贷成本,望借此缓冲中国逐渐放慢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央行自2020年4月以来第一次调降借贷利率,而一些分析师也预计,今年中国政府会释出更多的宽松政策。 " A" M* y: A/ W% D
一枝独秀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能否经得住奥密克戎(Omicron)病毒株的攻击,是目前观察家聚焦的议题。中国仍在实施病毒清零政策,一旦病毒出现,社区甚至整个城市可能进入封城状态。 9 M r. A6 R% O6 ?
专家认为,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进入中国导致封城而中断供应链,自然殃及中国的出口行业以及全球产品供应。这一背景下,继高盛下调了中国今年GDP增长目标之后,世界银行也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从5.3%下调至5.1%。 6 g2 f. h3 j" e6 T7 W! s [/ j
- U* b( C* u* E2 V3 C+ F
. ]- Q/ ]2 F% k2 Q+ r: L/ c
% j+ @& D4 J' i9 A: P0 B
( j0 V# _0 ? f- x( f: {' g# s$ I
7 D/ C6 C- j0 e
去年12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22年经济形势报告会时,建议政府将今年的GDP增长设定为5%以上。 , A8 Q* R* Y3 l
德国商会中国分会理事会成员希尔德布兰德(Jens Hildebrandt)认为,承受着巨大压力,奥密克戎攻入后需要重新审视清零政策、促进消费,否则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将是无的放矢。 $ L" S& P5 K& P$ U
他说,"过去一年来,消费无法恢复,一有地方发现疫情就采取极其严厉的封城政策,结果是,消费刚有起色又被掐断。" 6 c2 H5 y0 h M. i; J: t( L' R
看来国家的发展和国内疫情的控制状况是分不开的呀!只有把疫情控制好,国家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 E9 W a# A6 r3 t; p* V6 b
但是近期,中国人口增长停滞,2021年新生人口数创新低。
# X2 `' v3 r6 {+ l9 R7 f4 w" U: w
尽管中国政府愈发重视鼓励生育,但新生人口数量仍连续第五年下降,触及中国当代史上最低水平。 $ ~' ?( K6 b5 y
国家统计局周一表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低于2020年的1,202万人,仅比死亡人口1,014万人略高。这表明中国人口规模开始减少的日子或许即将到来。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可能已经触顶。
# [8 _; \8 G- z$ R0 j* [
2021年底,中国人口总数为14.13亿人,较2020年底的14.12亿人仅增长0.034%。2021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每千人生育人口的数量)从2020年的8.52降至7.52,创下新低,凸显出中国政府在改善严峻人口结构方面面临的挑战。
) Z. k& n) A, X% k5 O
2016年,中国取消了实施长达4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已婚夫妇生育二胎,当年出生人口小幅上升。但自那以来,出生人口连年下降。2019年中国的出生率已触及当代史上最低水平。
4 Y3 p( S8 ?3 _5 T7 b5 X- a( O4 t8 N
' G* _# m% D' [
; Q2 e) P9 y2 M% }6 t! |9 @7 I 0 l0 l/ _. h. ~
, x, t M1 \; e, W- g, w+ R9 i8 ]
7 H( W* Z1 A5 M9 I( a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中国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为首次跌破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5%。 ; }/ |) _& E/ F0 Q$ J2 [
“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0.34‰,是该数据发布以来首次跌破1‰。人口挑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预期,”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称。
H* X& i3 p' A6 C7 y, @8 c
他预计,中国总人口可能在2021年已经触顶,而且中国潜在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也比预期更快。 2 {3 i! L5 D: E! x5 C" E6 T
国家统计局新闻稿 here并显示,2021年末,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9%。 . C5 N. U6 y9 E& D
" ?! O+ N& @3 [$ u
5 I# ?/ S6 _ ^$ J) @8 I
' u6 [) I& `9 K5 X. }8 J
: e! \& W' q" h. @5 o: p* Y2 \5 r/ }4 Y+ c* c6 u
2021年末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5 `2 D2 T/ |7 \2 P% B* q
去年的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较10年前增加7,206万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 ?5 p4 m+ \/ Q4 m% |
鼓励生育不能只靠经济补贴。”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生育支持融入经济社会各项政策,包括进一步降低生育成本、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妥善解决育龄妇女的后顾之忧等。 ( u' f: l1 _9 z) B6 Q! l
“要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来考虑,构建生育友好的政策环境。”贺丹认为,此外,做好家庭价值、生育价值的观念引导,加强对女性健康的保护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对修复我国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 F9 @5 M, P* ^0 `$ L+ n0 M1 T*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