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推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思政课”建设的三个维度

[复制链接]

565

主题

565

帖子

627

积分

有房有车(十三级)

积分
627
ggtdfgfdg 发表于 2024-6-1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周学网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形式,是指中国高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活动。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教育“特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重视取得了积极成效,也面临问题和挑战。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按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要求,落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中外合作办学包括机构和项目两种类型,此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育机制等三个维度,探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思政课”建设思路。
    一、教学体系:突出整合,提高针对性
    国际化办学环境面临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提高该领域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从而形成契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充实、主题鲜明功能互补的课程教学体系。
    1.思政课程
    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承担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思政课包括5门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旗帜鲜明地落实好思政课方案, “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2.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挖掘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过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重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这既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载体,也面临外方教师、教材带来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理念的挑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思政关键在中方任课教师带头示范,难点在带动转化和促进外方教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从实际经验来看,通过基层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是前提条件,通过文化体验增进外教对中华文化认同情感是有效途径,通过通识课程来传达德育元素是可行的方法。
    3.情景语境

    引进国外教师、教材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必定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就包括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场景、情景、语境产生影响。外教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教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情景和氛围,影响到教师话语言说的语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思政教师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又要善于理解知悉外方的思维理念和表达体系,能够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讲好中国故事。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