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801|回复: 0

移民故事:加国奋斗十年电脑工程师的美国梦

[复制链接]

6943

主题

713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不太上网的boy

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5543

管理员

shooke 发表于 2010-1-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加国奋斗十年后,姜先生决定到美国寻梦。
既来之,则安之。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在北美才能决定去留,太短的时间,没有资格决定。最好3至5年后再做决定。因为好与不好,每个人感受都不一样。但至少要有三五年的代价。5 R! O2 c* j( a- g3 X3 U

* c7 T, _* u( ~$ l2 o' E& A# n从西雅图开往温哥华的高速路上,他驾车随车河高速行驶。警车把他拦下了,问:“知道为什么拦你吗?”他平静地回答:“我超速了。”警察问:“你不知道超速违法吗?”“我不超速,后面的车就嘟我。我明知道超速,我也得这样开。”他回答。警察看这人这么诚实,就说:“那你下次注意了。”4 ]1 }: R5 v) A$ W. W6 X

+ {; g2 E5 T$ _% i2 A; q他爱思考,他想把一切都想得明明白白。他习惯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然后去执行。他单纯的个性告诉接触过他的人,他似乎骨子里就很美国。
+ A' ^9 Z( C; T: K$ W, t9 l) q8 Q! r- u9 ~+ S
2009年8月,已经移民加拿大10年的39岁上海人姜先生举家南下,带着妻子和儿子从温哥华搬到了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附近的一个小城。小镇上有两万多华人,其中有些人是从加拿大迁过去的。至此,开始了他真正的美国梦。1 `, p5 M' G( ~* S5 O0 T1 X- d) P- }

& L3 V/ _; Y  {5 ^, Y为了自由而移民
0 r5 g- n/ R1 g  Y* T% O5 L' D3 N+ ?# P5 J& U! q
姜先生大学毕业后不久,父母就安排他移民。他先后申请了三个国家: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上海,他最早在上海集装箱码头公司做电脑网路系统和资料库的技术工作,后来跳槽到復旦大学一家上市电脑公司做管理和营销。他的父母让他出国的原因,是认为他是做技术的料,怕他在国内把技术荒废掉。用他父母的话说就是:“做营销,钱没赚到,人却可能学坏了。”但姜先生出国,不是因为怕在国内学坏,而是为了“自由”。
- _  f! k- C) q5 ~& ?# @
, J  u  L4 l3 U姜先生的自由,就是逃脱父母的控制。他说,他在上海没有自由,连自己挣的工资都要悉数上交父母,自己没有一点零花钱。最难堪的时候是和同学吃饭,掏不出钱很尴尬。姜先生向往他心中的自由。移民加拿大获批令他欣喜万分。他根本没想有钱没钱的事,认为最多不过露宿街头,只要有一条命在,就一定有生路。1 m( n' M8 B6 O- N0 @

# B# |: e5 }7 g, s2 B7 J+ {4 L2000年2月,姜先生短登温哥华。有一件事让他决定长登:加拿大汽车便宜。姜先生特别喜欢车。正因为可以买得起车,他就认为,在加拿大一切都可以实现。于是,他回上海两个月后,怀揣2000美元和2000加币长登温哥华。姜先生对《加拿大都市报》表示,登陆后的第五天,他就买了车。因为没有地图,车开了5个小时才到家。这辆车他一直开到2005年。
! V# D$ V) n/ z" J  V8 {; _0 u* k+ o
在温哥华,姜先生可是逮车了,一有空就去兜风。他说,温哥华地图上几乎每一块有绿色的地方,他都开车去过。朋友对他说:“你像是出笼的鸟。”; L% [1 r8 W' H2 x0 u5 f  ^: Y9 h
2 H$ ^6 f$ I# W* U7 j( B
说英语好像做了亏心事
2 H# _! I! K, _& y/ g( ?" P6 {* Y/ D5 J! @& h2 }  Z$ N, B
姜先生没做过体力工。他的第一份工是ADT的上门送单工作,但他觉得不稳定,干了两个星期就辞了。接下来就找专业工作,但几次碰壁。在国内时,姜先生英语很好,但一到加拿大,说英语就不自信,好像做了亏心事似的。4 G3 y7 I( p- e
( b% ^/ B% d: T1 H3 M. T9 D
他向一家职业咨询公司求教:应该找洗碗的工作,还是做IT工作。公司顾问问他:你为什么来加拿大?是为了来洗碗的吗?你是不是被拒绝过,说你英语不好?这位顾问告诉他,这些都是公司为拒绝你而找的借口。他告诉姜先生,工作有三种:一种是“生存工作”、第二种是“一份工作”、第三种是“职业工作”。“生存工作”不可能做一辈子;“一份工作”你不喜欢,但稳定,可以养家煳口,很多人都在做这种工作;另外,很少有人能做职业工作。那个人问姜先生:“你的职业在哪里?”
) B. S; p' d: @' `  ?- C; |7 r& N1 W  W* M8 `
姜先生从这家顾问公司里出来后,坐在温哥华艺术馆旁边的石阶上想了半天,他最后决定把自己的方向定为“一份”或“职业”工作。' |- l! L6 p9 h* x
" e* x/ q* s; Q0 {# B$ m& W# N$ ^
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担心饭碗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要被迫走人。6 P/ d* {, m4 a( I
0 ~9 S1 ?! R0 E; S. r
创业冲动闯蒙城
" ^4 C' s( p1 t/ T! a7 u4 w# P" {! V
2002年底,《穷爸爸,富爸爸》一书让姜先生十分迷。他甚至请病假在家专门研究此书。他看完书以后,先做了一番心理准备:如果创业不成功,那么最不好的结果就是破产,但没有钱不是死。当时,他感觉自己最缺的东西是专案。该做什么好呢?姜先生到加拿大东部旅游,到了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发现东西部的情形完全不同。东部四处都是工厂在生产,烟囱冒烟,人口也多,到处可见时髦的人。他于是决定搬到蒙城。他一边学法语,一边看如何成立公司的文章,还调研了风险投资的情况。
' Z0 q, e/ {/ a1 H* c+ d3 e( }" `: Z) a
在蒙特利尔,姜先生遇到了一位同期来自上海的姑娘。他们最后结为夫妻,并于2005年6月在蒙城生下了儿子。/ a6 `2 s& y) l  A

% w: Q/ `# O6 Q正当姜先生踌躇满志要成立公司的时候,一家华人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一句话打消了他创业的念头,“你最好最强是搞技术,而不是搞创业。”+ j2 ?9 G8 @! P* `5 x, U
. C% _0 r. b3 `/ B( }  x" Y
在创业不成、继续打工又不甘心的情况下,2004年中,姜先生在美国的校友向他推荐了两个美国找工网站,他很快在上面找到在新泽西州的合同工作。姜先生开赴美国,完成了一年的合同后又返回蒙城。8 R* W# G" R+ y# K; A
+ @5 T; F9 P. w' h4 K% \% s
在加国蒙城麦基尔(McGill)大学工作的日子里,姜先生总是闷闷不乐。一年美国的工作经歷,令他意识到他的“家”应该在美国。- h9 U+ c# B' }% J  d
) E5 K' K6 K  ~4 T2 e
姜先生表示,如果加拿大的工作机会是10的话,那么,美国的工作机会就是500。他于是又联繫美国的工作,美国科罗拉多的一家公司又雇用了他,然后他以美国公司雇员的身份被派到温哥华研科(Telus)公司工作。从此,他一直为美国公司工作,直至2009年8月,举家迁往俄勒冈。
! q0 I" J5 P0 R$ {
0 m0 b! M- ]- s$ C# m8 ]; X姜先生认为,加拿大人少,机会少,感觉手中的饭碗不安全,丢了就很难再找到同样好的工作。在美国企业里做比较安然,即使丢了饭碗,在不用搬家的情况下,也马上可以找到另一个好工作。美国的华人朋友在一家公司里做十几年以上的很常见。( u0 O0 L7 ]1 w4 b: c2 Z) i8 A
" N# p; j6 k$ I0 n- Q: q0 W
姜先生要继续他的美国梦。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