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744|回复: 0

理财产品之惑:看上去很美 为什么没赚到钱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218

帖子

6

积分

大学预科(二级)

积分
6
kul 发表于 2008-3-2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君成  ' F! b6 d' H/ \; ?7 l& U

; o- `  }0 K+ \: _  q  买基金、炒股票、购黄金(208.85,-0.31,-0.15%,吧)、投保险,很多投资者都是抱着美好的意愿开始,但最后可能会落下一身伤疼。“都说得那么好,我怎么没赚到钱呢?”仔细审视,或是被误导,或是自己有误解,你可能走进了理财的第 N个误区  B4 q( t# n3 J# j' U: Z
& A6 T" G" |, t- V
  误区一:保险是银行储蓄的替代品7 m& q% r( r% `& ^
5 _, P8 v. T9 n* [; @
  2006年,退休的老张到银行办理业务时,某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热情向他推荐一款万能险,称公司为答谢老客户,特设了一种储蓄型的终生寿险,每份每年只需交5000元,连续交3年便可自由存取,此险种的性质类似于储蓄并有高额利息。
. j. c9 {8 |7 y1 u3 V3 \5 O9 r  R7 U. W# h4 x
  3年后还可获得1万元的生命保障。在这位业务员的误导下,老张购买了一份保险。至今已连续交了2次保费,共1万元整。) F! p/ [" D0 f6 B* ]
' T, }+ f! ?. N! J' B4 s
  但前几天,这家保险公司突然派了两名业务员对老张进行上门回访并告诉他,近期公司接到很多投诉,所以派他们上门解释该保险的真实内容。同时他们还告诉老张必须连续投保10年才能拿回本金,中途退保损失很大。1 @7 \0 i1 i& N

. f6 p& |. k! x; V" z  分析:如今,一些保险业务员为了得到业务佣金,常常误导消费者投保并不适合自己的险种,老张正是属于此种类型。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银行办理保险业务,他们应该清楚,其一,银行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仍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银行只是代理销售机构;其二,购买银行保险产品时要着重了解它的保险功能,不宜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片面的比较,更不能把它作为银行储蓄的替代品。8 E+ y# s5 Q6 M* b  l" s$ X2 d
, `0 Q1 b. ^: ~3 w9 J( Z1 A
  对策:首先,投保前应仔细阅读保险责任,了解准备购买的产品的保障范围是否能满足需要。对于期限较长、要分期缴纳保费的产品,需确认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其次,银行保险产品都规定有犹豫期(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的10日内)。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取回全部已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仅扣除少量工本费。一旦错过了犹豫期,保险公司就会收取高额的退保费用,因此,建议投保者不要轻易退保,尤其是两年之内退保是最不合算的。如果在这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一时缴不起保费,其投保人可以利用减额缴清。
: j& d' u' ~2 @  _
9 z5 d$ u; `7 e' h6 d" C  ?1 Z: m# y  误区二:预期收益率作为理财产品的标准( E. j3 {5 m! ~5 C, g
6 u, A5 p6 r; S9 G3 ^6 z! p* {! I: d# T
  去年9月,家住广州五羊新城的王女士经过某股份制银行时,看到其门口挂着巨大的横幅:火热发售QDII产品,最高收益30%。王女士经不住诱惑,走进这家银行砸进去了10万元。但本月初,王女士从报纸上得知,有数家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她买的那款很不幸也在其列。王女士找到银行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她,预期收益率是根据过往市场情况测算出来的,但不代表未来的实际收益率。6 C- W5 c# j" y1 ?" J
9 t# u$ f# J" o  W9 n. N* O2 T
  分析: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但有些产品主要投资于稳妥型产品,所以实际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但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能实现的,很多时候,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相符。尤其是理财市场火爆时,很多银行将QDII、打新股等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赛似地往上抬,以吸引投资者眼球。
; Z6 j) P( u) l" H- _" |. C! y& s% B  q1 P% y$ P. k
 对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有一个收益区间,比如4%~15%。某些银行在进行产品营销宣传时便直接说“最高收益15%”,以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其实这种高收益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要真正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并不容易,如果产品的运作水平得不到保证,那么“最高收益”就成了空话。比如,在新股发行数量减少、中签率较低的情况下,“打新股”理财产品实现最高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只看“最高收益”,还应对投资的方向进行分析,并且要留意“最低收益”是多少。3 ~* \/ U, |% o: ]( ^/ n

6 n* _$ L6 Z& S6 W  误区三:买金首饰当黄金投资0 Q0 t* x2 M  v; \# Q+ A7 s0 A8 E
9 B: z" r2 q  e  s% [8 }, Z
  最近,小刘到香港出差,一口气买了好几条铂金项链和其他金首饰,分别送给妈妈、妻子还有姐姐。除了向亲人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小刘还有另一层打算:不赚钱咱就拿金子压箱底留给孩子,这玩意可是睡觉了都让人安心的硬通货。; ?# U( ]* p- C- ~' z

3 R8 i0 m6 o7 {# a- O% r3 E1 M1 B' Y9 m. p  分析:有关通货膨胀的预期再一次燃起了老百姓对黄金(208.85,-0.31,-0.15%,吧)投资的热情。相比于其他投资理财方式,黄金投资成了时下百姓预防通货膨胀风险的“避风港”。于是“黄金首饰热、金条脱销”等词汇频频出现。但说起黄金投资,很多老百姓最先想到的是购买金饰品。
1 E- s# Q- ^/ d" |$ C' c% N4 i% k! G' m4 ~
  事实上,装饰性实物金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投资性质。黄金饰品变现出售时,即使是全新的饰品,也只能按照二手饰品来对待。同时,其加工成本带来的较高溢价以及回购不便而导致的流动性欠佳,投资者购买此类实物金并不能充分享受金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8 ^7 T8 j4 T/ C3 u7 z4 s) E4 l5 `; @& z2 [9 y8 s, {6 \/ q
  对策:当前我们通称的黄金投资主要是指实金投资和纸黄金等。其中,实金投资是指买卖金条、金币等,虽然有时也仅是记账,并不提取实物。纸黄金则以账面记录为主,通常并不和实物打交道。; V. W+ ~3 [5 S- c2 {7 C- B6 _

: x  f! n: [* x4 X' N! d+ H& S  真正作为投资性的金条应当是通过交易所、银行、经纪人等出售按照规定标准制作的金条,其价格和交易所金价直接挂钩,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而且有适当的回购措施,购买者容易变现。
2 r9 Y" E" j- ~: l/ P  @; b5 H0 |
  相对实物金,纸黄金交易更为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获利空间更大。目前国内已有3家银行开办纸黄金业务,分别是中国银行的“黄金宝”,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行家”,中国建设银行的“账户金”。0 s$ u5 X4 ?0 V+ G; J6 z6 m2 @
: u3 j0 g, H, B5 z
  误区四:基金净值越低风险越小
$ i4 N" X7 h4 U0 x! h; i6 D# Z; j$ O
  谢老师2006年退休后,在家开始玩起了股票,还买了一些基金。他买基金有一个特点:只买新基金,不买老基金。谢老师认为,新基金比较“便宜”,买的份额又多,赚钱多;老基金净值高,“太贵”了。同时,他还有一个特点:一旦感觉手中基金净值过高,就认为没有上涨空间了,赶紧赎回另买新基金。8 {0 i+ X, x! d, Q$ q  X
! Q" T7 X0 d4 Q8 T
  分析:净值恐高是典型的“菜鸟基民”心态。相当多的投资者只有当银行推出新基金时才购买,有些人甚至为了买新基金,把收益良好的基金卖了,这是典型的盲目投资行为。事实上,基金净值的含义与股票价格不同,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 S5 l& N/ }9 E/ [7 o3 l  ]1 |

/ Q( s( r" h" f! k- ]/ L4 Q  对策:在相同的情况下,基金净值高说明该只基金投资收益高,基金公司管理水平优异,以及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强的表现。其实基金是不存在净值上限的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表现优异的基金会不断地创造出基金净值的新高,如果因为净值高就不买?投资者会损失十分宝贵的投资机会。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