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军队兵员数量不多,只有区区6万人,但在多伦多,加军驻兵人数却高达12,000人,有8个军事单位分散在大多伦多地区。大部分战斗部队的歷史都有150年以上,征战于世界各地记者上周走访了加军预备役32旅驻地,希望借助采访揭开神秘的加军面纱。
. u; F+ R* G; B( Y$ R$ V
- _! A5 U- {" {. m' J* F o2 ^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加拿大陆军正规军共有3个旅和10个预备役旅。正规军3个旅分别执行作战、战前训练和战后休整,而10个预备役旅则担负着招兵、专业训练的繁重任务。
' C: h5 G- f# u: n( h$ y3 D8 j, T; J6 K9 R8 L
说起预备役,可能有人会想当然将中国那种松散的退役军人建制套进来,事实上,加拿大预备役在其军事体系中作用并不是民兵那么简单,他们一旦被转为正规军,即会转入战前训练,随时可以肩负执行作战的任务。 X7 W) r( a- h: w8 k4 w
/ N* g2 e# e7 S; R# V
指挥部连接阿富汗前线 . `2 m8 X# P7 I2 V! P
! @$ l* j5 `, R5 S I
7 h" Q2 B" ]. B 加军预备役的排序是从30开始排列,预备役32旅的驻地位于多伦多着名的购物商场Yorkdale以北的Downsview公园,这个公园以前是一个军用机场,多伦多不少军事单位都坐落于此。开车经过此地的人会看到军营前有坦克、飞机实物模型等物品,军营像一般中学一样的小楼,其貌不扬。与众不同的是,停车场上停着一些军用车辆,周围被铁丝网围着。
) g) k' V0 Y- m; B; ~8 }6 L
' h7 ? H9 X0 o' U/ ?3 O 记者一早赶到军营的时候,已经有三三两两穿着军装的预备役军人,从私家车里拿出军用迷彩背包、钢盔等物品,随后匆匆走进军营大楼。这些预备役军人平时都有工作,每周要来训练一个晚上,每月要来训练一个周末。 + Z2 d0 E) C' Q0 m8 j7 J1 @
! u6 j2 S5 L! k+ u; {" P! N2 M( C 走进楼内则需要由保安核对身份,每人派发一个临时通行卡,可以通过电子门禁系统,自动旋转的大门一次只能通过一人,任何不速之客显然难以入内。记者被告知在建筑内禁止携带和使用手机,该旅公关部上尉肯尼迪声明,这完全是从保密角度考量,因为楼内还有许多机关,包括陆军中部地区指挥部,他们与在阿富汗的加军每天都有密切通讯来往。 1 f0 w! @, u( J' n) p
, z$ {! e8 `: H( | 整座大楼内部与一所普通高中没什么区别,只是楼道内陈列的一些军事歷史纪念品和墙上的军事招贴画,提醒人们这里是军营。
+ A& n' s9 I9 c0 Y$ G% X: P, S$ g: D: S, o0 @3 z% ~
32旅威名显赫
. h. ]6 C5 d& w# R( E; P
1 J R% u; l" y# `% ? [- Z 肯尼迪上尉看上去快60的样子,但是精神抖擞,他自我介绍说当兵快30年了,从侦察兵做起,现在是预备役上尉。而加军32旅(32 Canadian Brigade Group(CBG))成立于1997年4月1日,是当时军事结构改革的产物,当年加拿大全国共设立10个类似的预备役旅,其中三个在安省。
) g: m. K6 s9 Y" _, L. P
) ~" p# H8 z; Z) j5 i; B 别看32旅歷史不长,但是其中不少团队具有悠久战史。比如总督骑士警卫团(Governor General’s Horse Guards)、和属于英女王的英女王加拿大来福枪团(Queen’s Own Rifles of Canada),都曾经有过悠久光荣的歷史。Grey和Simcoe护林者团( Grey & Simcoe Foresters)甚至在联邦之前就建立了。
1 C5 ~3 }' b6 B: x
+ ?9 B; d- n' l3 f0 Q4 z! C 该旅所有的部队都曾参加过加拿大歷次的军事任务,诸如芬尼亚空袭、红河远征、西北平叛、南非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韩战,1980年代以后在全球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以及奔赴阿富汗战场。 7 Q- i9 r6 F# ]; l
, x* Y1 @3 u; L E! g9 ~5 Q- H" z$ w 32旅常规任务是培训预备役人员,培养他们的军事专业素养,因为这些人员随时会参加正常规部队执行任务。加拿大预备役人员都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利用周末分专业进行军事训练。平时主要作为国内紧急动员力量,在国内发生危机的时候出动,如果常规部队需要的话也可以出国作战,此外还是军民联络的一个桥梁。 ; L) y0 j2 r4 k- n6 i6 @, H( d0 m
; @% u/ H9 Z# v4 c) N 除了预备役人员以外,32旅也有少量现役军人,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工作。预备役人员每周训练一个晚上,每月训练一个周末。其中不少官兵是在校大学生,在暑假的时候则是全天训练一个夏天。
6 U" b9 D0 L9 {; C$ I( Y
. Z& }+ W7 v9 U: x4 c+ ?5 ? 该旅现任首长是上校(Colonel)Julian Chapman,司令官(CD,Commander)是军士长(Chief Warrant Officer)Stephen Hurst,其军衔是一级准尉。旅部现有大约40人左右,由现役、预备役和文职人员组成。
( ], x" l5 @+ b) Z* n2 I! |+ V1 p; t9 _& A2 v3 ? U
32旅是一个重型步兵旅,其10个单位分驻在多伦多、Aurora、Barrie、Brampton、Georgetown、Oakville和Owen Sound,总兵力2,100人,包括2个侦察团、1个野战炮团、1个工兵团、6个步兵营,最近新增了两个临时的连队,女王来福枪团在士嘉堡增了一个步兵连,多伦多苏格兰团在密西沙加新成立一个步兵连,另外配属2个通讯连与总部联络。 8 @# u' m( e. ^" o% c4 L
* j$ \( U* w9 \" ^7 ]8 b/ K
炸弹无处不在 ( [0 K: D3 U' O4 q4 j
& z7 t3 D! Q8 Q i) h" y* c: y 《加拿大都市报》记者在肯尼迪的带领下来到32旅的训练场,这个训练场就在机场旁边,里面有一个35英尺高的钢架建筑,用于训练直升机绳降和高层建筑绳降。还有一个双跑道的障碍越野训练场,其余的就是加拿大不缺的旷野了,用于战术训练。
" z5 z) B5 j& [8 d, J- d( W1 O9 q8 ?4 _8 Y
等待我们的是一队从阿富汗战场归来的排爆专家,记者面前已经放置了一批爆炸品,静静地陈列在地上,有土制炸弹也有制式炸药。
: |7 D4 O, w! w+ ]* i' F- D4 U+ X% U* H4 x
由于记者背着沉重的摄影包觉得碍事,就随手扔在了草丛中,为了不影响他人通过,还特意往草里踢了踢。没想到军士长Darcy马上过来说:你把包拿开看看。记者不解地拎起摄影包,他用脚拨开草丛,一个炮弹立刻显露出来。他表示,这里和阿富汗战场一样,到处充满杀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不过他告诉记者不用担心,这个炸弹不过是一个诱饵,顺着炸弹的电线,在几米外的土堆上找到一个铁桶制作的土炸弹。这个铁桶口对着我们这个方向,里面充满铁屑和爆炸物,具有定向爆破的功能。
0 l7 O9 Q% N0 n0 {3 G
0 ~9 D# c4 _ z; X! r$ g Darcy解释说,敌人一般用那个炮弹型的炸弹吸引加军注意力,等一群人来研究这个“诈”弹的时候,再引爆这个定向炸弹,以期达到更大的杀伤性。这意味着,如果刚才是实战的话,我们已经牺牲一次了。 1 N' M9 N; G% ?- [7 k8 C
" ]$ ~, a6 Q3 p- C/ V3 a( b2 `5 r% g
实际上在我们走过的树丛边也隐藏杀机,军士长从树丛里拎出一个汽油桶,上面粘着一团炸药,连着一个对讲机,只要启动对讲机汽油桶就会爆炸。他解释说这种爆炸物主要是营造好莱坞气氛,烟火效果明显,杀伤力小,但对于车辆还是有威胁的。
# C; H. z4 F$ H& |3 ?8 Q3 _* i$ ?4 _. r. {: O6 \. k
而泥泞的车辙下面,推开浮土可以看到一个木条做的压力感应引爆装置,只等车辆压过就炸。这个木条下面还连着另一个炸弹,就是为了炸发现它的工兵,排爆的时候不小心就会引爆下面的炸弹。 ) {1 c' a w- [& d
( M, ~7 h6 |+ P% p/ C E
军士长展示的另一个炸弹则在一堆垃圾之中,上面有无绳电话可以引发。根据他介绍:塔利班分子一般在放置炸弹的地方会做一些记号,比如用木条摆成三角形之类的,当地居民都知道,走路的时候会绕着走。所以加军执勤巡逻的时候,旁边有百姓围观,就如同在看着他们掉进陷阱一样。 * U0 L3 h, f/ d) B
4 R, Y# G, \1 g7 ~% s
记者看到一个土制炸弹,是在一个易拉罐里面填炸药,外面裹了一圈长钉,再用胶布缠绕,装上点火装置就做好了。军士长说这些炸弹都是他们根据在战场上遇到过的原物回来仿制的,绝对有真实感,目的是为了让要去那里的士兵先熟悉一下恶劣环境。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士兵中计牺牲,军士长说每次新闻都仅仅说牺牲于路边炸弹,但是细节没有透露,有些就是被这些诡计炸弹所害,你可以躲过100次,但一次失误就会要命。 ) B' R( I& n9 C/ d
) r$ {& n0 b( n5 k5 l+ { 记者亲身体验绳降 6 I- d: a: q5 ?( v; j" a/ g
( B! U7 s0 X$ k3 u8 ^* s: Q' o1 o 采访当天还有一小队预备役军人在训练高空绳降,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站在楼顶,利用一根穿过腰间金属扣(缓降器)的绳子,靠双手控制绳子释放速度,从楼顶或者直升机机上降落到地面。 8 p% s, [( T: L3 m) X7 @; h
8 g9 G/ n+ ~: L" [8 [
树立在我们面前的训练高台高约11米,是该部队山地、空降训练的设施。从实战考虑,训练着没有用专用的攀登腰部吊索设备,而是每人发一根10米长拇指粗的尼龙绳。在教官教官指导下,在腰间绑成了一个牢固的悬挂吊扣,缓降器扣在绳索上,就可以上高台了。 7 P& g! g; G. ~' Z8 X
; s$ Q5 k6 X: K' k: G; q) R 为了找到一个好的拍摄角度,记者决定登上高台,趴在崖边拍下去,腰间这个绳索正好可以栓保险绳。当天风速不小,站在11米的高空往下一看,再加上风一吹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下面的人看上去已经很小了。我们同行的一名大胆女记者,自愿尝试从悬崖上绳落,她听完教官的动作要领之后,尚未迈出第一步,_一家伙就头朝下形成急坠的状态,整个人呈半空吊状态,多亏下面的安全员拉动制动绳索,才助她得以缓过神来,将身形姿势调整号。记者趴在崖边记录下这位同行四脚朝天的一刻,自己也被吓个正着。原来士兵们看似轻松自如的绳降,要真正掌握好并非靠想象那么简单。 - l8 y! r$ L! u5 k- B
5 L1 c$ o& r/ c 等拍完她绳降之后,记者收拾器材准备沿楼梯返回地面。不料教官却说:我们这里有规矩,凡是上来的只能从这里下去。他顺手指了指陡峭的崖壁,一点选择的余地都没有,记者暗自叫苦:遇到了“潜规则”。 ; v8 I- O7 X" M0 @0 L
0 G: r @0 i2 d4 j 无奈,只要硬着头皮系上绳索,戴上钢盔,背朝后身体后倾站立在11米的高崖之上。不得不把刚才看到的所有细节回忆一遍,教官一再叮嘱双脚分开、膝盖微弯、脱离的时候要果断迅速,记者吸取前者教训顺利离崖,慢慢掌握了方法后,最终重返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