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商报! ?: D4 I3 x* y7 @) r
7 V3 J" T! P7 r; e' y: t 什锦饭:胡锦涛主席粉丝后援团
8 k& k# y8 U0 i4 V& x( Y
1 N2 C) T, e6 U9 u8 I, I 八宝饭:温家宝总理粉丝后援团
2 ]) S$ Z5 `0 e0 i- t/ g# L" K1 y. U2 T* k1 V0 \' K
什锦八宝饭:“什锦饭”“八宝饭”的合称7 Z- m6 [: A/ ~9 b1 t6 g0 u
0 o) I, J U2 S& W 绵软可口的糯米,配上甜杏仁、核桃仁、百合、红枣、葡萄干、山楂糕、莲子,再淋上滑滑的冰糖汁,搁几颗鲜艶欲滴的红樱桃,这就是有名的“什锦八宝饭”。但现在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什锦八宝饭”,你别吃惊,这里可不是什么美食,而是一个群体的统称——他们就是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
1 q4 H0 y% ~& T. c6 M" `- I% s/ |8 o: W* H4 b8 V7 `
“什锦八宝饭”网上显规模% p) n6 q P& y9 g- S1 ~
) Q9 B& h% _ A* G8 | 把网络当成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80后网友们,视网络上的各大论坛为他们抒发情感的地盘,他们表达爱戴的方式,总是那么与众不同,听听“什锦八宝饭”对自己偶像的称呼,千万别惊讶,看了就知道,年轻的网友是多么率性而纯真。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内心的,对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廉政执政风格的赞同。“胡哥 ”、“涛哥”、“涛涛”是对胡锦涛主席的尊称,而“宝宝”、“老爷子”、“温总”是对温家宝总理的尊称。“什锦八宝饭”们活跃在各大论坛,还在百度贴吧成立了“什锦八宝饭吧”、“什锦饭吧”、“八宝饭吧”。
3 A7 [3 I! K8 N: G- r; J4 e3 w {; }2 b# x( \" s: k* V, y8 g
& G0 S* M( R8 `/ X- Z
2 Q" J- i( Y* I+ X
7 r; I* Y8 o6 L$ ?+ _
2 U7 n! G6 a0 |/ X( h! ]) z2 u; v 7月4日,奥运火炬在西安传递时,大学生高举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画像,高喊“祖国万岁!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i5 j4 L1 o* ]$ b4 X
/ e! [* b" I, q0 y' a' p
“什锦八宝饭”言行亦“疯狂”
2 g! m, a D& x& K5 \
+ \# @' y4 y6 k- T/ J! s “涛哥”和“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些fans们的心,“涛哥”会见什么客人了,“宝宝”又去了哪里,他们发表什么讲话了,“涛哥”今天穿得很有型,“宝宝”是不是爱吃西红柿炒鸡蛋都是“什锦八宝饭”们在网上第一时间热议的话题。# [, G) o# o D
1 g$ A R1 M) B7 D. L5 D2 ~ 在天涯论坛中,有一个号称为“什锦八宝饭”盖的超高楼,图文幷茂,从5月21日发帖至今,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有近80万点击率和1万多回帖,分页多达 64页。目前,网友跟帖仍在继续更新中,为此高楼添砖加瓦。帖子里面的内容以及网友们崇拜偶像的付出定会让看到帖子的人惊讶,帖子里有很多的图片,甚至有 “什锦八宝饭”找到了几十年前风华正茂的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合影,更有两人在出席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会议时潇洒的动作照片。此外,粉丝们的留言更是让人感动。
2 d* _8 b/ R6 Z: d, Z3 ], G1 E3 \2 c" z& [/ S
看到两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什锦八宝饭”称:“什么是气质,这就是气质啊,逼人的气质,沁人心脾的帅气!”: z/ Y. B' _2 }5 ]# ~- q& I" g* J( U) O
: [; _% U' f9 `( M' p& S6 F) v 看到两位领导操劳过度,双鬓染白,“什锦八宝饭”含泪:“胡哥温总,要保重身体啊!”% i' w, `. i4 n0 r' E9 v
" c6 C4 p l* [8 Q" | m0 G+ X0 A 而胡总书记、温总理两人共商国是、机场亲密握手、会议相互交流的一些图片总会在帖子中引起骚动:“涛涛真是帅哦,宝宝也不逊色,气质超好!”
: R9 J- f; ^: j& B7 E7 \# O: M( U; ^, [, K
4 z) \; m7 k) L( D9 V: g( F
: n, {- ]# _; V M7 m. F6 [
5 S$ Z: R5 r# z: u9 L 总书记见网友 粉丝们喊“转正”
# ?$ b4 Y( w( J2 a7 J
: V, I: P t# q* U7 L9 C! K, B* i1 o
) j+ |' c! V: s- c( _( i% f 虽然“什锦八宝饭”们在网络上很活跃,但在网下,人们对他们却知之甚少。因而,对很多“什锦八宝饭”来说,6月20日是幸福的一天,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就在这一天,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民进行了交流。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涛哥”只回答了3位网友的提问,但“强国论坛”上的留言却很快就达到了上千条。1 F' G/ c8 u- f. {. y7 F
P; W5 D* K0 B% ?6 i1 s* `
甚至有网友在网上留言:“总书记,知道什么是什锦八宝饭么?呵呵,什锦饭是您的粉丝,八宝饭是温总理的粉丝。”很快,国内就有平面媒体以《总书记的粉丝叫“什锦饭”温总理的粉丝叫“八宝饭”》为题,进行了报道。这篇报道,让激动的“什锦八宝饭”们找到了组织,更有粉丝网友借机发出帖子《快来啊,我们终于转正啦!》,引得论坛里一阵轰动,赢来“什锦八宝饭”们一片掌声。
/ H- ]* Z& E0 N0 ~" g- u9 w% Z! a% s0 D" i8 E
“什锦八宝饭”精彩言论大汇集
4 ]7 a6 H; y. h: q6 A! W. N6 ]/ A% D) I$ Z+ K5 h. o
崇拜( X" y4 g- b6 [" G
# x! ^ R1 }( x6 Y1 K. m 我也被震了:涛哥昨天讲话时的表现震翻了,很自豪有这样勇敢无畏坚强的领导人。" F5 G4 x. b+ y$ v- J; Q
1 u3 V8 \5 L6 D5 O
sothat:涛哥是清华工科毕业的,聪明绝顶、重德大气。3 J: A3 u) B8 q9 [3 N
7 S9 k: U. o) `# ^
我是85八宝饭:喜欢宝宝是从日本的融冰之旅开始的,觉得他太魄力了,说话太水准了,振奋人心的嘞!* L. c0 P0 i0 n. ^) d; q
8 y: i! K" |- `$ o) v 心疼
; h- e/ H; }/ B$ g0 ?
% k! ?% G. c5 c$ @- V2 m+ I cat17:我好敬重胡哥,在新闻上看到他才会安心,还有,温总,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爱你们。
& S, H9 g) i9 P5 n: g4 w5 f v# Z. |6 a; A
周末咖啡:去灾区时,宝宝一下老了好多,fans心疼死了,好在宝宝爱运动,过阵子就缓过来了。' L/ K- ?( A0 V, k! P
) N9 `6 m! u9 k h
喜欢就是喜欢
1 H' _) s) l% {, T+ N+ n# E! r# Q
0 E& v! i8 t0 j4 {/ X zawy1123:老爷子“帅”就一个字,那脸型!那身材!那笑容!
: N% I" M; ~1 H( L3 R: F, Z1 C$ m. n( n& n4 z
huanghe607:胡哥也来关心网友了,希望今后看到更大的变化。
3 \7 A: q: Z: `/ H k9 l+ w: ~! a; Z+ z) p& c% q w
发光体:胡主席、温总理待人亲和,凡事亲力亲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象又都温文儒雅,很有我国传统文人的气质,温和与坚韧幷存,是值得我们尊重、敬爱的好领导!, I2 N* X- ]+ y
( V6 n. L4 j3 S: u
) B' d2 {) l; f; }; j! y8 B3 b% k- n4 K
) z1 \, x- H4 x- X9 \ 从“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
! y ^" }+ U" N$ W7 O* N) G
5 y' k+ ?2 j3 i: ?* i" k8 R1 t. k; z
虽然“什锦八宝饭”们对自己的偶像不吝赞美之词,但“涛哥”、“胡哥”、“宝宝”的叫法,也一直有人提出异议。有人就曾说,这样的赞美之词,总让人听起来有点别扭,称呼中央领导人,是否还应庄重一点?7 w [2 ^+ ] F7 ]6 t2 G7 {
& ~9 x; L, W4 R* N5 [" c 对此,年青的“什锦八宝饭”们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在反驳时提到了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虽然那时,很多“什锦八宝饭”尚未出生,但在父辈的口耳相传中,那个“经典”画面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5 H+ j* ~ ^8 `: p$ [- i( k* }
( L$ F" L+ s" V5 B# h( T 1984年10月1日,首都国庆35周年集会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受阅部队,跟在检阅部队后面的群众方阵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关注,在方阵中北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横幅,成为那个年代的象征画面。
! G6 b, N* m: d) d5 [8 s$ J; C
时光飞逝,2003年,SARS肆虐蔓延时,祖国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一个署名“民望是唯一” 的网友在网上发帖,内容只有标题的一句话:“锦涛一定要挺住”。这样熟悉又亲切的称呼在今年4月19日再次出现,那天,为了迎接火炬传递,法国巴黎的中国留学生打出标语“胡哥加油!”,一如当年的“小平你好!”。
0 N- `( P* {' K( t& Q
) E5 n; j" |/ n( `4 u 有人说,今天的网友们,和“涛涛”“宝宝”称兄道弟,大家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本身,就是政治文明焕发出的别样风景。而“什锦八宝饭”们这样形容自己:我们都是热爱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普通人,没有所谓的“恶搞”意味。在“什锦饭”“八宝饭”们的帖子中,除了对两人的名字叫法与别人不同外,都非常尊重他们,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很关心国事、家事及其天下事。7 B9 v- \# n' a# E; Q$ x1 w8 z
% G1 V9 k g' G$ u3 S8 I& F
其实,爱国也是一种潮流和时尚。
6 x5 i2 t- S& B0 _4 c
/ e' F n0 D' B* l2 x 大学生最早叫出了“宝宝”8 p( V: u! o' A4 Q' J
' i1 W9 |% u4 {1 y$ w7 a- Y “爱祖国 爱宝宝!”对于“什锦八宝饭”中的“八宝饭”来说,很难说得清从什么时候起,对总理有了如此亲昵的称呼。0 F* w' L, z. y1 ^6 T( F
9 Y l$ x) L4 |. k/ v8 B
“八宝饭”中存在一种这样的说法:当年(具体日期网上已经无法考证),温总理曾去视察北大学生食堂,一位学生在校园BBS上发了题为《中午吃饭的时候竟然遇到宝宝了》的帖子,从此,“宝宝”这个称呼传了出来。网友“好上不好下”说,总理和大学生一起吃食堂,大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觉得感动,所以才亲切地称他 “宝宝”,这是对总理亲民的敬意。
+ r1 o; G# ^$ B( P1 b; W9 w" }' P1 l/ I5 N6 A
“对于深受爱戴的温总理,叫宝宝是否有些不妥?”有人曾这样问过。但后来,又有一篇文章,让“八宝饭”们坚定了信心。
2 M- q7 w, {* N
% G& f ]0 X. `+ M! p7 ] 就在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灾,中国广播网记者郭亮的一篇报道《温家宝赴江西重灾区慰问受灾群众》中,在回顾总理很久没有回北京过年时有一句话——“2007年除夕,温宝宝赶到辽宁抚顺,冒着零下九度的严寒了解下岗职工的生活和棚户区的改造工作。”5 b# A6 G/ i/ i( S, M: E x" r5 |
7 j7 C3 ~! x& [$ f3 ] 此后,央视国际、网易等国内各大网站转载了此文。“温宝宝”一词的表述,没能逃过眼尖的“八宝饭”们,他们兴奋地说:“谁说不能叫宝宝,央视都这样叫呢。”也有人说这是记者的笔误,可“八宝饭”们更愿意认为:“其实,郭亮就是一名‘八宝饭’!”. g4 ~: ` X- L
- w4 J: @- L( y/ o. K+ R1 Z 话说回来了,很多人都知道,喜欢总理的不光是年轻人,全国人民没有不喜欢总理的,因而就会有人很弱地问:“为什么不叫八宝粥呢?”敢问这问题,甭说了,肯定是60前,乃至50前。在此也顺便扫扫盲:“饭”、“粉”都是fans的谐音,而fans 在英语中,是追随者和崇拜者的意思。又因总理的名字中带“宝”,总理的追随者自然就叫“八宝饭”喽。这样一说,也明白为啥总书记的追随者叫“什锦饭”了吧。
: E5 s) k6 @& K g. w7 f$ l& z3 C0 s/ X8 q0 d9 k
/ Q. F- ^% i* l
, K& o/ A1 W5 N7 m8 e4 y1 C& V
. x' U3 R; m) l$ A; m$ h( g% t. H “什锦八宝饭”覆盖30后到90后
' N7 N7 t( s9 ?6 t/ Y7 ?
) y( J. N% j/ A' s4 C2 V& v7 v" ]6 q; B
到底“什锦八宝饭”的主力军是什么人呢。天涯论坛一个统计粉丝年龄的帖子,给出一定的参照。5 t' }1 ^1 ^% w$ @8 |
! K) r$ {6 O |# X/ Q( u
在参与调查的近300位网友中,70后和90后的网友,均为不到20个,而80后的网友占压倒性优势,有240余个。但这个结果未必准确,很多网友说,自己全家都是“什锦八宝饭”,只不过父母和爷爷奶奶不常上网,自己替家人报个名。) o- D' F5 Z+ j, J0 V$ r; @* V l, q. M
: q. Y+ `0 e! A! h
“让世界刮中国风”:我们全家,有50的、70的、90的。
" c6 z8 k7 w8 R( w9 `4 @
i+ M: e3 |. e9 q “寂静如水”:慎重地替我们家70后、80后、40后统统排一下。
1 \* t8 C- a+ d* ~' x+ G9 ]" U; E; L% k" G
“大眼睛小猫猫”:其实应该有很多60后、50后、40后等等,甚至30后的,只不过他们不太会或者不常上网,所以偶代表全家的各个“后”们,支持一下!
9 j) ~5 t! y3 D# |* f# q
& S# }$ X' N4 X9 F 家住西安东郊的彭女士就是位典型的50后“什锦八宝饭”,“总书记的讲话就是有水平”,她常常这样夸孩子眼中的“涛哥”。看到今年雪灾、地震时总理奔波的图片,她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彭女士还说,火炬传递到西安时,她也和年轻人一样,准备了总书记和总理的照片,准备去现场欢迎,只不过脸上没有画国旗。“ 就是人太多了,实在挤不进去。”
" S1 E/ M$ Z! R0 p T+ b e& O
% x% S" Z2 ]1 j: m' T; _! ~& M5 q5 Z ※ ※ ※ ※ ※ ※
5 }% f; r* \' E5 D8 Y0 G, @$ F4 i ^3 j( F. O' G4 ` M3 Q
评论:政治文明焕发出别样风景 作者:毕诗成
/ U& U* q5 B- U/ X5 V8 y( W! A# o7 @. A( w* ~. ~5 E
改革开放迎来30年的日子,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回看这段历史,回看一个我们曾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3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经济传奇?改革样本?国力剧增?世人尊重?……透过历史的风雨剥蚀,可以寻得无数的讲述脉络。于无数脉络当中,民众社会心理的巨变或许是最为本源的一支:国人开始学会独立思想,开始呼吸更多自由空气,以更雍容的姿态和丰富的内心来面对生活。
9 Q9 F) h a9 P* P9 [) _: b+ Z" `( Z: ^$ N( x; `
从此等意义上审视各大论坛里活跃的“什锦饭”、“八宝饭 ”,审视被网民们热捧的“胡哥加油” 等标语,这种堪称时尚而张扬的表达方式,看不到对政治领袖严肃的敬畏和膜拜,看不到有强迫的歌功颂德,不但摆脱了所谓“恶搞”的意味,反而显得更为真实、自然和亲切。有“什锦八宝饭”说,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从“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这话初闻诧异,细细想来恐怕也殊不为过,因为它从更高层次上,揭示了30年政治文明所焕发出的别样风景。
8 x) w& r; Z- L d! q% `2 v
% f |1 J8 G# D X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1984年的“小平你好”,到2003年SARS期间的“锦涛挺住”,再到今时今日的“胡哥加油”,人民越发娴熟地运用“自己的语言” 来抒发对于国家领导人的胸臆。以粉丝的名义聚集在网络群落里表达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这情感是一种认同,是一种支持,是一种感谢,也是一种期待;如果说当年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标语还曾让很多人错愕之后才感动不已,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胡哥加油”心安理得的会心微笑,本身就是进步荡漾的结果。
' v* p; m" g3 W/ G
5 g; x; Y' h2 z; R; j& M9 @$ C 五百年前的马基雅维利不会明白,他像个宣教士一样兜售着“为民所惧要远远比为民所爱更安全”的观点;几十年前高喊“一句顶一万句”的人也不会明白,神化领袖幷不是真正的捍卫权威。但21世纪的政治家一定明白:真情的支持,要远胜于虚假的膜拜。任何领袖的权威都不是自封的,唯有具有了人民“偶像”的气质,被人民真心拥戴,才能获得现代文明意义上的权威。1 V V c# O/ b$ |
' n$ z4 h3 Y( S, C$ U
旧语有云:童言无忌;改动一字:民言无忌。人民掌握着最鲜活的话语,当我们不再把党的领导人视为高高在上、可远观而不可触摸的导师之时,当我们可以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像对亲戚朋友那样自然而亲切的昵称之时,当中国的政治人物被广大民众给予了明星般的待遇甚至有了粉丝雅号之时,才是领导人和人民之间最为水乳交融的动人场景——— 这是令人想来怦然心动的久违了的状态。相信没有人会把这种衷心爱戴理解为“大不敬”的恶搞,也不必忧虑会成为盲目的新个人崇拜,因为,在这种话语中,包含着理智真情所凝结的真诚纽带,而自由与开放的思想,免疫着所有的“盲从”。3 |5 Y: j2 S/ w& o* d7 _. }
8 G, Y7 o+ E/ S2 c+ x& H) v% d 一个民族的人心,是需要凝聚的。当我们扬弃了教条意识形态所体现的乌托邦色彩,当我们扬弃了神秘主义的领袖权威思维,以经济实效与对美好和谐社会的追求获得公民对政权支持的时候,作为国家认同与社会聚合的力量便显得尤其可贵。而当国之领袖能以自身之行动,以为民谋利与亲民之举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资源之时,这是何等值得欣慰的事情?民心不可违,有了民心,才会拥有一切。+ s; `) l, u) w6 L# i) C; `
. ?/ B' @( Q: a; R- R1 R4 A" ]
理顺民心,殊非易事。如果没有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显着的亲民之风、务实之举,如果没有胡温当政以来领导国人迎难而上取得的不菲成绩,很难想象素以“叛逆”着称的80后网民,会以追星族团体的方式表达对领导人的敬爱。情感背后是力量,在这些“什锦饭”、“八宝饭”身上,映现着国人通过共同努力获取幸福生活的信念和勇气。相信领袖们在他们身上,也能够看到民之期待,感受到“再加一把劲”的鼓舞与力量。
% o) r' M" ]: @* ]
" P2 C: J5 U( x9 S& s+ u# i, h 于更高境界而言,从人民群众对领导人的敬之畏之乃至避而远之,到今天可以把他们当作身边亲人朋友亲密的昵称,这是一种莫大的进步,也体现了领导人的胸襟和气度,虽少了些高高在上的威严,内心也有理由得到认同的欣慰。但毋庸讳言,任何正常的社会里,领导人都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人所全然认同,在被视为邻家大哥、大叔、爷爷的背后,他们还可能看到一些不同的意见,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何面对不同的声音,如何让这些声音聚合进来,与时代潮流同行,是尤其考验领导人胸襟、气度、理性与智慧的事情。可喜的是,从领导人的当选感言、公开言论,到与网民亲切对话,表示要“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看到了这种谦谨的姿态,也有理由相信,这种互信互动的大门一旦良性敞开,获得的必将是更为蓬勃的力量。
H, g' V/ M! Z0 E1 Z0 f: H0 x/ W) P8 u$ j" q
“一个国家的动力在于她的灵魂所向”——— 面对这些令人欣慰的进步,我们没有理由别过头去,假装看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