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有多少青少年患上网瘾?答案是惊人的400万。在此前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称,目前我国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主要原因是迷恋网络游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网瘾斗士”陶宏开则对记者称:“我看过另外一份报告,青少年网瘾人群的数量高达1000万”。 据此可想,包括网瘾少年在内的网瘾人群数量更是天文数字。
不管是1000万还是400万,都是惊人的。而网络游戏,被称为是网瘾的罪魁祸首。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网瘾人士,揭示了网络游戏让他们疯狂的心路历程。
网瘾的十大级别
陶宏开(“网瘾斗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关于什么是网瘾,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同的判断标准,有的侧重于上网时间的长短以及对电脑和网络的依赖;有的主要看上网的表现状况,特别是上网后行为的非理性程度。我比较倾向于后者,按照玩家对网络依赖的非理性程度的高低,将网瘾划分为十个级别。”
1.在正常的学习或工作时段里,下意识地喜欢偶尔上上网,但没有产生明显的自己或他人能觉察到的负面影响;
2.不自觉地上网次数增多,或时间逐渐加长,甚或兼而有之,但在感觉到对学习或工作有所影响后,自己基本上还能够控制得住;
3.对上网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自己开始有些失控了,虽然在家长、老师或他人的提醒教育下,能够有所改进,但对学习或工作已经造成一些明显的负面影响;
4.开始依恋上网,并对家长的注意和限制产生反感情绪,对老师的提醒和批评心怀抵触不满,逐步对学习或工作失去兴趣,但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没有继续明显的恶化;
5.有时瞒着家长、老师去上网,为了躲避批评,渐渐以撒谎的方式为自己的上网行为作掩饰,开始喜欢泡吧,但在经过严厉的批评和适当的帮助后,还能够有所认识和暂时的收敛;
6.一离开网吧或不上网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对网络产生了显然的依恋心态,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周末或节假日常常见不着人,开始表现出厌学情绪,找理由旷课、逃学,省下吃饭的钱去网吧打游戏、聊天,在家里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在学校里欺骗老师;
7.明确表示对上网的浓厚兴趣和迫切要求,天天都要上网,对任何人的劝导和帮助都当作耳边风;为了要上网,时常与父母或老师发生冲突;为了筹措网资,在家里想方设法地向父母要钱、骗钱,在外面以种种理由向他人借钱,公然把学习或工作不当回事;
8.已经对网络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长时间旷课、逃学,公开连续上网,在家里通宵达旦地打游戏、聊天,或在网吧里泡着彻夜不归、连日不回,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不正常的表露,甚至出现暴力倾向,有时偷父母的钱;
9.完全放弃学习、工作,不顾一切地天天上网、泡网吧,对网络生活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若父母干涉,非骂即打,暴力逼钱,离家出走,对家人基本上毫无亲情,有的不惜伤害亲人,甚至因“瘾”生恨,威迫父母分居或离婚;在外面,强行向他人借钱、要钱、骗钱,甚至有偷他人的钱、或其它小偷小摸等的恶性行为表现;
10.为了上网,失去理性地走上犯罪道路。
依此标准,如果其表现出的非理性程度在五级以下,属于一般的上网行为,开始有可能的网瘾倾向。但要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及时加以矫正,应该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若上网的非理性表现在五级以上,那就是网瘾了,需要及时的关注引导和心理治疗。八到十级属于重度网瘾,要完全解决好需要很大的力度。
不参加高考去做网管
网游:《奇迹》
上瘾者:戚正(化名)
上瘾指数:9级
上瘾元素:装备至上、随机掉落的宝石
“疯狂,真的很疯狂,那时候心里只有游戏,什么学习、高考都被我抛在了脑外。”虽然三年多没怎么接触网游,但是高中时沉迷网游的疯狂已是戚正脑中抹不去的记忆。
坐在记者面前的戚正显得有些寡言,脸上依然有着些许稚气。为了网游,他读高中时频繁逃课并将大部分生活费和压岁钱全部花在打游戏上;不参加高考,去网吧做网管只为能免费玩游戏;“贪污”网吧营业款而被老板逐出…… 让戚正曾经疯狂的网游名叫《奇迹》。
每年花一万多元打游戏
读初中时,戚正就已经开始玩游戏,但只是偶尔玩玩,他的学习成绩也相当不错。情况的转变发生在戚正读高二时,那时班上一些男生开始喜欢玩《奇迹》,为了增进同学“友情”,他也参与进来。
开了账号、充了点卡,玩了几次之后,戚正觉得这款游戏挺好玩的,开始陷入其中。起初,他和同学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下午放学后钻进学校附近的小网吧玩个痛快。随着迷恋程度的加深,他们觉得打游戏的时间越发不够,进而经常逃课,“一个星期总要逃个几次吧,老师叫了几回家长过来,但起不了多大作用,老师后来也失去信心了。”
除了功课荒芜、成绩下降,戚正几乎将他所有的钱包括生活费、压岁钱在内,都用在了网游上,高二、高三时每年游戏花费总在一万元以上。“我自己也算过这笔账的,那时我每月的生活费在六七百元左右,80%都花在《奇迹》上,每年五六千元的压岁钱也全部用上。”
戚正读高二时的那个春节,《奇迹》推出了一项活动:充一张点卡就送一颗“宝石”。而有了“宝石”就可以升级装备,这让戚正心动不已。于是戚正拿出了3000元购买了100张点卡,然后跑到网吧里,找到几个熟悉的人,向每个人“赠送”了十几数张卡,跟他们说:“这些点卡充的点数全部归你们,只要你把那颗‘宝石’给我就行了。”“点数是用来计算游戏时间的,不能用来升级装备,当时我有足够的点数,不过很想要‘宝石’,所以就买了很多卡。”戚正回忆说。现在戚正依然保留着许多《奇迹》的充值点卡:“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只是留着。”
为升级装备“贪污”网吧收入
进入高三后,功课压力加大,但是戚正并没有从《奇迹》中抽身而出,反而越陷越深。那年,戚正家所在的卢湾区某街道拆迁,父母拿着拆迁款在莘庄买了房子,而他则依然在原来的高中读书,平时住在一个原先的老邻居家中。父母每天不在身边看管,戚正觉得越发自由了,逃课打游戏逐渐成家常便饭,甚至是通宵打游戏。有时通宵打累了,戚正白天干脆就躺在邻居家里睡觉,连学校都懒得进。住了半年多的时间,邻居将其赶出了“家门”,但戚正很快就找到了落脚点。因为跟网吧老板已相当熟悉,商量之后,网吧老板让他每天晚上来这里当网管。戚正很乐意,这样不但能免费上网,而且每个月还能拿些工钱。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着,快到高考了,戚正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大学,就决定不参加高考,父母得知后也无法可施,干脆懒得管他。就这样,在同学参加高考时,戚正依然在网吧里玩游戏。
升级装备要花很多钱,父母断了他的经济来源,光靠网吧老板给的那点工钱根本不够,于是他打起了网吧营业款的主意。不过,“贪污”了几次之后被老板发现,戚正又一次被驱逐出门。
点评
《奇迹》游戏理念是“装备至上,随机掉落”,这吸引了众多玩家。为了获取好装备,玩家不惜重金购买他人账号,或从其他途径购买能够升级装备的“ 宝石”。有的玩家为了获得同怪物战斗时掉落的“宝石”(掉落的几率非常之小),十几个小时都在游戏中睁大着眼睛。费钱、费时间,《奇迹》的杀伤力不同凡响。
游戏打到“临产”才罢手
网游:《魔兽世界》
上瘾者:郑洁、张涛、刘斐(化名)
上瘾指数:9级
上瘾元素:虚拟世界中的“会花”
拉女友一起下水玩
“魔兽,真的是有魔力的。”刘斐吐出一口烟圈,缓缓说道。“可以让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沉迷到他自己都难以想像的地步,更不要说那些整天在网游里吆五喝六的小孩子了。”
“我们这种三十多岁的人下了班应该干嘛?运动、饭局或者加班,或者回家陪家里人……但如果你迷上了网游,这些对你都不可能有吸引力了。”刘斐玩《魔兽世界》4年了,从刚上班那时玩通宵到现在每天和太太“夫妻老婆档”玩三小时,已经算是收敛不少了。但他身边的同龄人,可不是个个“见好就收”的。
2005年,同为杂志社编辑的刘斐和张涛一起迷上了《魔兽世界》,当时遭到张涛女友郑洁的强烈反对,为了既能玩游戏又能不得罪女友,张涛做出了一个至今让他后悔不已的决定——拉女朋友一起玩。
一开始,郑洁觉得陪男友玩玩也好,不就是打打怪兽拿拿装备吗?等自己玩好了还可以好好教育一下幼稚的男友。刚玩时,郑洁25岁,为了和游戏里的年轻玩家打成一片,她在游戏工会中自称19岁,还在念大学。头几个星期,张涛觉得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玩游戏时女友不吵也不闹,还时不时向他“虚心请教” 攻略,张涛觉得自己这招“诱敌深入”实在是高。
可惜好景不长,他渐渐发现女友好像变了一个人,下班回家也不做饭,也不再喜欢粘着自己,连以前最喜欢的周末逛街也不去了。在外贸公司工作的郑洁收入不菲,打了《魔兽世界》后,却是打游戏比上班认真。上班不去可以不用请假,但不去游戏工会一定要请假。久而久之,张涛也习惯了。结婚后,两人对《魔兽世界》的迷恋依旧。
“现在他们夫妻俩每晚七点准时上线打,11点下线,像上班一样。郑洁比她老公打得还起劲,”说起好友,刘斐也是一脸无奈,“现在只要是晚上去张涛家,就可以看到他们夫妻两人一人一把小椅子,背对背坐在阳台上打游戏。”
夫妻在游戏里行同陌路
一般来说,玩网游的很多情侣在网游世界里也都以“神雕侠侣”身份出现,但郑洁和张涛虽然身处同一个服务器却一直是形同陌路,因为郑洁不可能让丈夫来“破坏”自己在网游世界中的完美形象。“网游里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在现实生活中享受不到的待遇,女生都喜欢‘装嫩’,郑洁一开始就说自己是19岁,现在4年过去了,她玩的游戏工会里所有人也仍然认定她只有23岁。”刘斐说。郑洁声音很年轻,《魔兽世界》玩家都采用语音聊天,几年下来,郑洁早就是所在服务器里出名的美女,“可以说是他们工会的‘会花’了,很多人跟在她后面追求她,她根本不可能请假说自己要生小孩停玩几个月。”所以,怀孕期间的郑洁对《魔兽世界》的热情不减,穿着防辐射服一直打到临产前一个月才罢休,把一旁的张涛急得不行。
现在,郑洁的宝宝已经8个月大了,她在宝宝一个月的时候就“重返战场”继续打游戏,继续享受“会花”的待遇。刘斐说,宝宝倒是也很乖,很少哭闹,但每次去张涛家,都看到宝宝一个人躺在摇篮里,就觉得网游的力量真的是无穷大。
“网游对成年人吸引力都这么大,对全无社会阅历的小孩子就更不要提了。”刘斐说,在《魔兽世界》里如此沉迷的孩子远比成年人多,很多玩家一开口,就可以听出是未成年人,稚气未脱,说话也不懂礼貌,但他们比成年人有多得多的时间,所以会有更好的装备、级别、人脉,这些虚拟世界里的优越感,会让孩子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在游戏里,直到不可自拔。
点评
尽管有防沉迷系统盯着,但一玩《魔兽世界》就是几个通宵的孩子并不在少数,防沉迷系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自称骨灰级玩家的小语告诉记者:“真正有网瘾的大多数是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他们只需要借用一个朋友或者亲人的身份证,填写对方的姓名、身份证号,就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玩了。而且这套防沉迷系统本身也存在可笑的漏洞,目前魔兽在内地一共有9大区,每个区里有几十个服务器。可在这几百个服务器里,只有寥寥几个是有防沉迷系统的。”
舞伴提出“一夜情”
网游:《劲舞团》
上瘾者:小夭(化名)
上瘾指数:8级
上瘾元素:炫目的道具、“舞友”
山西太原的小夭觉得自己最近得了“多动症”,只要一听到音乐声,手指头就会不由自主的“跳动”起来,心里也只有一个念头:“马上找电脑上网。” 让小夭如此着迷的就是网络游戏《劲舞团》。为了它,进入高三的小夭已经无数次逃学,也把所有的零花钱都“贡献”了。最近一次模拟考,小夭多门成绩高挂红灯。“也想过不玩,可控制不住自己,一天不摸键盘,手指头就好像什么都不会干了。”
一年前刚刚接触《劲舞团》时,小夭并未想到自己会如此上瘾。只听同学说这个游戏很好玩,有很多流行音乐,尤其有不少韩国舞曲,“非常cool”。酷爱音乐的小夭很快被《劲舞团》里狂热的音乐、动人的舞蹈动作和充满遐想的人物造型所震撼了,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开始小夭是个标准的“菜鸟”,手指跳动不灵活,节拍跟不上,常被朋友笑话。不服气的她便开始白天黑夜地玩起来,经常趁父母睡觉后偷偷打开电脑,通宵练习。由于每天用力击打键盘,小夭的指头上都长出了茧子。
渐渐地,小夭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将它当成一个单纯的游戏。各种炫目的“衣服”和“首饰”,在网络那端一起“跳舞”的网友,让她一天比一天更加沉迷于《劲舞团》,“看见别人穿的衣服很拽,我就很眼红,然后下决心自己一定要买件更炫的。就这样每个月仅有的三百元零花钱都花在了购买游戏中的各种服饰中,有时候中饭都舍不得吃。”
更让她欲罢不能的是,由于玩《劲舞团》,她认识了一个远在河南洛阳的网友,和这个在游戏中被自己喊作“老公”的人一起“飙舞”,已经成了她每天不能缺少的节目。“很多年龄和我差不多的人都玩这个游戏,不少人就是为了到游戏里寻找刺激。”小夭并不讳言曾有人直接向她提出过一夜情的要求。
小夭现在每天在《劲舞团》里起码要待三个小时,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一年以来,小夭曾被妈妈从网吧里找出来过,也曾为了买“衣服”偷拿过爸爸的钱,甚至动过去河南找“老公”的念头。不过她对自己的这些变化似乎并不太在意,“反正我还小,玩玩也无所谓”。
“《劲舞团》其实是款很不错的游戏,”令记者惊讶的是,几位《劲舞团》玩家在了解记者采访意图后给出了几乎一致的评价,“只是被玩的人毁掉了。 ”激烈的音乐,炫目张扬的服饰,对成长于物质丰富年代、喜欢追求刺激的90后来说,的确充满着诱惑,但当崇尚物质主义的孩子在陡然接触到道德底线远低于现实社会的“虚拟世界”时,对这些诱惑的抵抗便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记者曾随意走访了几家网吧,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在玩《劲舞团》。几位被访者还只是初中生或高中生,也许他们对“夫妻”的认知还仅限于小时候过家家时的玩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游戏中找一个“老公”或“老婆”,“家”的责任和义务在他们心中几乎等于零。不只一个人对记者说:“不高兴,直接将‘老婆’拉黑,反正再找一个容易的很。”难以想象,在这种脆弱的虚拟伦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将来会有怎样的价值观。
说白了,《劲舞团》能如此风靡,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毋庸置疑,对其上瘾也并不稀奇。但如果这种“瘾”从单纯的玩游戏发展至对其中“刺激生活”上瘾,才是更为可怕的事情
《征途》征服了玩家的钱包
网游:《征途》
上瘾者:许盛(化名)
上瘾指数:8级
上瘾元素:金钱至上、血腥暴力
许盛是外地来沪人员,在某高校附近的小餐馆里打工,每月工资只有900元左右。他是网吧里的老顾客,不过也就是看看电影聊聊天。去年8月份的一天,许盛偶然听见有人说玩《征途》免费,出于好奇便注册了。游戏中优美的画面场景和动听的音乐吸引了他,而且他发现自己在游戏中“身份高贵”,乃皇族之后。但许盛很快就失望了,自己只能在出生地“清源村”内走走,一旦出境就会被敌人非常轻松地杀死。系统给他的任务是“复国”,可连村子都不能出,何谈“复国”。不过游戏系统也提醒了许盛,如果把人民币持续地注入游戏账户中,可以快速升级,可以打造装备,进而大有作为。
许盛心动了,开始按照系统的要求操作。第一次,他花了100元人民币换了一锭“金子”,然后用“金子”买来材料自己合成装备,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豪装。豪装就是豪装,以前要躲着不敢打的怪物在许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这让他兴奋异常。从40级升级到70级,许盛花了500多元购买装备,而当时他的银行卡里只有1000元。
到了70级后,许盛狠了狠心,又花了100元,但这次买来的材料并没有被成功地合成装备,100元打了水漂。随后几天,他发现一些玩家的装备上有好多的太阳,他也想碰碰运气,因为他两样装备都是11颗星(装备每升一级就会多一颗星星,升到12颗星星时,全部星星会变成太阳。不过升级成功有一定的概率,升级一旦失败,则前功尽弃)。许盛把银行卡的全部900元钱换了3000多颗“宝石”来“砸太阳”,结果却令他失望。
《征途》之所以让人沉迷,重要原因在于游戏中奉行的是“金钱至上”、“血腥暴力”。在传统网游中,玩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辛辛苦苦练级,才能提升战斗力。而在《征途》中,不需要练级,只要撒下大把人民币,就能获得好的装备,进而轻而易举地杀死对方。“有钱就拥有了一切。”玩游戏的人,自然都想着把敌人干掉,既然对方有好装备,我的一定要更好,如此双方深陷其中。
《征途》另一“狠”招则是它赤裸裸地不加掩饰地鼓励对杀,这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玩家想要宣泄的心理。即使玩家不想杀戮,系统也会自动分派杀戮任务,你不杀别人别人就要杀你,报复的情绪由此蔓延开来,这也让很多玩家难以摆脱。
投入10万
只为升级装备
网游:《传奇》
上瘾者:小肖
上瘾指数:8级
上瘾元素:升级-高级装备-PK
小肖是从五年前开始玩《传奇》的,游戏中经典的PK模式让他觉得十分过瘾,“谁也不愿意在PK中输给别人,只有赢才会让人觉得畅快,而PK中制胜的关键就是角色的等级和装备。”小肖为了保证让自己的角色永远在游戏里处于上风,很快成为了《传奇》的“人民币玩家”,从此开始了“花钱-升级-高级装备-PK”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好装备保证小肖PK“稳赢”,而胜利后的成就感也让小肖觉得钱花得很值,更乐于进行下一次购买。
“我在《传奇》上大约花了近10万元,都用在升级和装备上了。”这笔钱也让小肖在游戏中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我所在的‘行会’是区里最强的,几乎没输过。”据小肖说,如果玩家不花钱的话,恐怕一辈子也无法在游戏中通过努力获得自己那套装备。“所以我很少为《传奇》花太多时间,不过我花的钱在《传奇》里其实不算什么,听说还有人投入了五六百万元。”
作为最早出现在国内的经典网游之一,《传奇》系列网游一直受到网友的追捧。不仅同时在线人数屡创新高,而且《传奇》系列成功的运营模式也让其成为盛大旗下最赚钱的网游。一些“人民币玩家”常常一掷千金在《传奇》中购买各种装备和道具,而这些装备、道具的价格也一路看涨,万元左右的装备已经不算是最令人乍舌的价格。这也使得《传奇》将游戏过程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堆砌,有钱就意味着有等级、有装备,游戏角色越强大。
父亲找网瘾儿子
却遭车祸身亡
网游:《梦幻西游》
上瘾者:刘星(化名)
上瘾指数:8级
上瘾元素:追求永无止尽的等级
今年1月7日晚上,39岁的刘正在北京市郊寻找儿子刘星的路上遭遇车祸,当时15岁的刘星正在附近一家网吧内玩《梦幻西游》。刘星原本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在现实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理解和尊重,所以才将精力转向游戏。他感觉自己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得到很多满足。于是,他经常旷课一星期,泡在网吧里连续几天不出去,一天三顿饭都在网吧里吃泡面,玩累了就坐在椅子上睡觉。
1月7日,刘星再次离家去网吧。晚上,刘正推车在不同的网吧里寻找刘星,不料在路上遭遇车祸。而直到8日凌晨,才有人在网吧找到正玩《梦幻西游》的刘星。刘星虽然哭倒在父亲床前,发誓不再碰网络,但刘正当时已经听不见了,几天后他因车祸不治身亡。
在《梦幻西游》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醒目的文字说明:“目前国内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超人气MMORPG网络游戏,目前注册人数超过2亿,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32万。因为游戏中的等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不断“练级”一旦不玩就会不断被超过,因此给人带来的刺激更大,有的玩家不仅每天花100元请代练人员为自己练等级,而且还花费近万元购买游戏装备;有的玩家私自拿家里2000元钱离家出走,整天整夜泡在网吧里打游戏,把钱花光了才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