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男性形象塑造得都挺丰满,作为男频作品,这一点也可以预见。但影视化改编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台词的更深琢磨,
众多男性演员的演技,也是这部剧好看的一个原因。庆帝、陈萍萍、司南伯、王启年、滕梓荆、范思辙……
这里边每一个男性人物,性格各有不同,命运、身份反差极大,却都在自己的起点上,将几者间的张力显到极限。
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那部分工作,却也没有互相抢戏。年前能追这样一部剧,倒也精彩。
很多人觉得配角是推动情节的人物,但在我看来,这部剧里,范闲才是推动情节的人物。
所以,本文主要谈一些除主角之外的男性角色,因为小范大人那样的幸运毕竟是世间罕有的,
因此像王启年、范思辙这些自身缺点明显的小人物,才是普通人观剧,更有共情的所在。 王启年 这或许是《庆余年》里最让人有共鸣的一个角色了吧,着重体现在个体对于工资的追求。王启年所发出的每一声呐喊,
是不是都很像发年终奖前的你——内心极度忐忑又抓耳挠腮。王启年式贪财,是可爱、温馨、生存技能的,它一点也不可恶,一点也不多余。 演员田雨将这一角色演得非常精妙。表演方式是张弛有度的,连细微表情都扣在人物性格上,自然流畅极了。
剧版王启年之所以可爱,是在他毫不掩饰又非常正当的贪财气质下,仍是一颗善良的心。
如果说索取钱财是他在世界上照顾自己、照顾妻女的生存手段,那么,在赚钱的同时没有泯灭本心且仍有原则,就是这个人物立起来的光辉。
而他多才多艺的技能、为老板重用,又让很多社畜不由想起自己的日常:在这世界上,得多么多才多艺,才能讨口饭吃。
滕梓荆 这个角色在原著中名叫滕子京,远没有剧里这般风采。滕子京在原著里是忠仆设定,不像剧版和范闲具有平等的友情。
第10集,他大晚上跑到范闲家去只为担心他而骂他,这段拍出了男性友谊的日常。
电视剧对滕梓荆的改动,很成功。原著第一卷,其实有大量关于“范闲”孤独感的铺垫。作为一个有前世记忆的人,他出生以后在澹州成长。
在那个安静的海边小城,他始终是感到孤独的。心智超出同龄人,和一般孩童自是聊不到一块;
虽有暗中陪在自己身边的五竹叔,但五竹叔情感不似常人。和妹妹交好,但那更多是一种保护、把妹妹当成自己学生。
所以,滕梓荆,是范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朋友。他们能对等交谈,无论心智、武功、见识、为人,也都能聊到一块去。
在范宅两人的第一次喝酒,滕梓荆的遭遇让范闲看到这个世界黑暗的一面,而那晚范闲对他不求回报的帮助,又更加深了两人友谊的基础。
最终,随着滕的死去,范闲的复仇以及被卷入漩涡,一切才更加合理。
二皇子 原著中,二皇子出场较晚,第一卷整个完了还没有正面出现。妙的是,出场之前,小说花了不少笔墨写靖王世子这个人物,
并且也点明,世子和范闲之间,是有些互相欣赏的。于是第二卷,范闲才会有这样一个想法:“这样一个如春风般温柔的人物,
却甘心为了二皇子奔前走后,那二皇子又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进一步加深读者对二皇子的好奇。
剧里二皇子出场较早,但出场之前,仍是有铺垫的。在靖王世子与其会面的镜头中,并不出现人物全貌,
只出现个别导演想让观众看到的细节,比如,眼神、眉宇、独特的嗓音,以及不穿鞋子。最终,在靖王府诗会的后院,池塘碧水的映衬下,
着绿衫的皇子徐徐登场,再伴随着那标志感极强的刘海,二皇子这一人物,瞬间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那刘海,也当真是……很脱俗啊。我感觉这部剧的妆发老师是不是比较偏爱刘海造型?长公主那抹像小云一样坚固的刘海,
有的时候也确实难以理解其用意。是为了塑造人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