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0

中国官方三令五申刹节日送礼风 折射多重反腐课题

[复制链接]

4348

主题

4361

帖子

4876

积分

灌水天王(十八级)

积分
4876
时事新闻 发表于 2013-9-1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09月19日 0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9 T( P" l2 H- w. E! H
/ d; p8 w( u- E: }5 Y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节前从中央到地方,狠刹公款送礼、严打节日腐败的一道道禁令,让今秋的高端礼品市场应声遇冷。然而,严令之下,“送礼风”却催生出花样翻新的新形式,“不得不送”的社会心态,也折射出杜绝节日腐败,还需解决送礼背后多重深层课题。 # S' S& i1 r: [

- o. C; {9 u' O# m" s) C  三令五申刹送礼风 这个中秋不好“送”& b4 J9 N# `) H% N0 O5 y$ f0 J7 L8 Z& n
( H4 \7 Q  U# g* i" M" o6 m. h
  9月15日傍晚,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北京二环路西北角的西直门桥下,387路公交车堵在拥挤的车流中。一位焦躁乘客问售票员:“这大周末的怎么还这么堵?”旁边的一个老先生立马高声插话:“因为送礼!这两天中秋节送礼都得开车,员工给领导送,商人给当官的送,小官给大官送,地方的来北京送……”- V5 b& B/ g+ L$ v! v2 \

. r0 V# U  ~% T5 a9 ^. W8 @  这是北京一家企业公关经理孟庆(化名)给记者讲述的一段见闻,而颇具讽刺的是,当时同在这辆车上的孟庆正拿着刚从超市采购的礼品:购物卡。“还好我没给北京添堵。”孟庆笑道。, |7 u+ [+ {8 s2 G
& E( X8 V$ ^& u- n# T4 K
  负责企业公关的孟庆,对这种年年“路演”的中秋送礼风深有体会,不过他深信,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秋路况”一定算是好的,因为“今年的礼不好送,至少不好‘明目张胆’地送。”7 x7 o. o2 m! p% u9 r( L
* r2 [% q$ u" N% k, H$ J
  往年连着中秋、国庆“双节”的9月,孟庆都会在送礼与宴请中忙得顾不着家,然而,用他的话说,“今年的气氛有点不寻常”。
7 i" Q* @, C: ]4 Y. y7 r) W  N" h4 {+ m# o1 m; b; o0 y
  今年,从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时间的8月21日开始,中央在两周内连发三次禁令,狠刹中秋、国庆“双节送礼”,更加不同寻常的是,中纪委还针对上述禁令,公布举报电话和网址,力求开门反腐。
' I  t3 ^8 G4 F. |  z6 [  M" f# r
  “我们是私营企业,谈不上公款送礼,但是政府部门是我们送礼的重点对象,今年风声这么紧,贸然送过去,像是把人家往枪口上推,反而弄巧成拙。”孟庆说。/ b  g- s) M& L
7 v  Z5 J1 `. E" u# X1 g
  因为担心“撞枪口”,往年火热的中秋高端礼品市场在今年明显降温。中秋前夕,在记者走访的几家京城大型超市中,往年动辄成千上万元的“天价月饼”风光不再,市面上月饼礼盒的价格多在300元以下。“往年货架上500元以上的怎么说也得占三成,而今年供货商都鲜有高价货。”一位超市促销员向记者介绍。5 r3 Q3 F" p  ]* K) V$ @

& Y/ }; [6 j( |5 X9 Q  “大闸蟹”回归平民价,高档烟酒茶中秋遇冷,倒券“黄牛”生意惨淡,“双节”宴请预定冷落……在各地媒体的报道中,因为中央禁令,往年在“双节”赚的盆满钵满的礼品行当今年普遍疲软。市场的反应可以看出中央禁令的威慑力,但是,一纸禁令是否真的刹住了备受诟病的“节日腐败”?
/ O  |8 M! z6 ]( A( I- a; `/ o; P% R
  一个审批十几个章:“不得不送”催生送礼新招7 D8 K4 D  u$ G% |

, [2 N1 q% v1 L8 V" |$ J/ ?0 N; m% m  “虽然风声紧,但是该送的也都送出去了。”距离中秋节还有3天时,孟庆手里的“送礼名单”上最终还是打满了勾,他说,与往年的登门拜访相比,今年只是送的低调点:发快递。" p8 [1 Z' L# J+ P- B

5 d& o8 C' N* M5 }/ z  W1 H: M" H. \  将自己的名片塞进装有购物卡、月饼券的信封,然后给“相关领导”打个电话,几句“希望多多支持工作”的客套话,最后确认快递地址……7 j2 {% r. k3 g  P
0 O5 V- s# N1 R, \" _8 e
  孟庆这种快递送礼的方式在今年不算新鲜。从中央到地方,党政部门狠刹“四风”、言辞反腐,让今年的公款送礼现象明显收敛,但是,与之伴随,快递、网购、电子礼券等,更多样的礼品形式和更隐蔽的送礼手段,在这个的中秋节开始显露。
$ _/ r2 ~  p8 C% k  m9 m+ [  r' c" c; ]; Z  e
  记者发现,今年在超市内鲜见的“天价月饼”等高端礼品在电商网站中却被隆重推出,一些深谙“送礼门道”的电商,还针对来自单位的大宗采购推出“政企采购解决方案”,从快递上门到发票选择应有尽有。
; t/ A9 @% W0 }0 ?; R, H
: H/ {' t& ?2 p3 K) W6 X! l  一家电商的在线客服人员甚至主动向记者支招,“送领导完全可以购买我们的电子礼券,200至5000价位不等,你购买后都不用快递送礼,直接用短信把账号、密码发过去,便利也安全。”
9 k5 K: ]! f. n! O! p( ^! X% Z, N; q* F; i
  送礼的花样翻新,源自社会中送礼风久治难除。但是,自称“以送礼为本职工作”的孟庆却感慨“没有谁天生喜欢送礼”。
  O; v. ^+ d* Y: f* a4 U6 a' W& E$ h& b" U8 s! U9 g- i) H
  “有时候一个审批要盖十几个章,一个环节无缘无故慢下来,都能拖死你……年年都送今年突然不送,以后怎么再搭上关系……人家都送,你不送,记住你了怎么办……”孟庆说,过节送礼也有“不得不送”的无奈,平日维护好关系,以后办事儿多多少少会有帮助。
8 R6 s( K% O9 D! r) b
8 ]2 P- L( y- D6 |( z/ s- w, K4 P  礼与利交换:送礼风折射多重反腐课题4 U, V" L3 m' `5 h: \' n

, M( Y: |& q" v& d5 X  中国是节日大国,也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正在慢慢变味。节日原本的文化内涵在消减,渐渐成为一些社会潜规则滋生演绎的平台。
; I4 s7 z, J6 J  D. L
9 }4 ?  x3 v: G  作为一家小企业的公关外联人员,孟庆的那句“没有谁天生喜欢送礼”,道出节日里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往往成了暗度陈仓的利益交换。
$ n* L9 l( x. T. g* t) H, ^% y# f5 }% c+ h1 H! d' m8 f! B- j9 y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办事得找人’成了一种社会潜规则,这种背景下,过节送礼无疑成了搞人脉、拉关系的好机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再到如今送礼禁令,中央的反腐动作越发具体,成效明显,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彻底刹住送礼风,还需要解决送礼现象背后的诸多深层问题。
7 {3 f! `& J- A/ A+ J- t' ]- E  ^
  “为什么送礼”,“把礼送给谁”,“购礼花费如何报销”,一次公款送礼的完成,往往对应折射出:权力寻租、“一把手”权力过大、“三公”经费监管欠缺等多重反腐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一道道禁令无法根除节日腐败的久病沉疴。- ]; v' I9 [3 S8 c8 p6 w

" D. o# ]1 S/ r* T8 T7 [- H  m  “一个手续,能办的找借口不给你办,可以两天办完的给你拖上两三个月,你的损失会更大,‘正常办事’比‘送礼办事’的成本还高,这样的社会形态如果不改变,及时有禁令,送礼现象也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 J: F# e+ d! C* M
: F9 j# t2 e5 H  汪玉凯说,行政审批程序繁冗,无疑增大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因此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向市场、社会放权,取消不必要的审批许可程序。
6 S( ?4 D0 Q1 z7 Y. F9 s# G0 r
1 K( H/ c5 ?4 ^) e  a  c( k  专家分析,无论是企业给政府部门送礼,还是公务员系统下级单位给上级单位送礼,礼品终究落到了个人的手中,而他们多是掌握着“一锤定音”权力的“一把手”。因此,需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健全权力的分解制衡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公开,防范公权力私人化。5 H3 i% _3 R. d
8 F; Z1 ?  [% A7 I4 e# V, l
  此外,针对送礼中的“公款”,专家表示,改革预算制度,加强“三公”经费监管,实现预算透明化、精细化,管住乱花钱的手则更为迫切。" z& Q$ J! q# N+ L

/ b+ A$ B* N8 X% W
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 一切煩惱•其實都是自尋煩惱•••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