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是大温地区的重要少数族裔,西人媒体对华人的关注也日益增长,但报道大多围绕“华人一掷千金买下豪宅”、“华人购买力冲击本地市场”等。时间久了,不免给人以加国华人腰缠万贯、住豪宅开豪车的印象。的确,随着中国国内经济水平的上升,以及近些年来移民门槛的提高,来到加拿大的华人移民经济背景越来越好。许多西人和华人都把聚光灯投向这一人群。就曾有西人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他希望开发华人客户,而且是要能出得起几百万的大客户。3 n4 E3 D9 }% S( M. q
' u" @3 l6 i- P: _但是,在这一片关注之外,还有无数通过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的华人,没有雄厚的家产,在中国的学历难以得到认可。除了替人打工之外,不少人毅然选择了在异国创业经营,拼上自己的全部家当,去走一条艰难漫长的路。他们中的许多人,默默奋斗在繁华都市的背景中,希望有朝一日能熬出头,过上更好的生活。
0 C- O. I# [+ D
, I2 H+ I: Z* \7 s% R7 z2 D! M( X网上热帖 华人超市求关注
+ C0 `6 n8 o7 C1 B& X$ {7 S/ [0 H1 @' |& t) Z
不久前,本地某中文网站的一位网友转载了一篇求助信息。一位素里超市业主称,自从儿子在三年前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于自闭症的治疗费用非常昂贵,这个家庭在北素里开了一家中国超市,经营蔬果杂货和冷冻食品。但也许是由于资金欠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开业半年多来经营艰难,如今“面临空前的压力,稍有差迟就是万劫不复”。这位业主希望通过网络宣传,得到更多华人朋友的支持,既来享受超市提供的优惠商品,也能帮助自己的家庭渡过难关。( \6 j! N2 v9 F: o0 J! R1 N
! I' L; u: H/ {- g4 W
帖子在网上发出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记者浏览后发现,一些住在素里的网友称自己曾路过并看到过这家超市,但由于超市开在大街上,每次看到招牌的时候,车已经开过去了,没有机会去购物。也有不住素里的网友表示,去帮衬了一下,但是路上油费花了不少,出入素里还要交过桥费,所以无法长期帮助。更多的网友则出谋划策,建议业主推出特价优惠,吸引客人。也有不少网友讨论起孩子自闭症的治疗和开销问题。. F1 T9 m% P# c( L: I8 ^( Y
( h+ |4 Z2 N# o. l2 @+ J
为了了解这家超市的经营情况究竟如何,为何会发出求助信息,以及业主夫妇切实面临的问题。《加西周末》记者近日走访了这家位于北素里104 Ave上的超市。
! K4 B: l9 {2 G- c9 D( F) _+ Q# m% W2 t9 }3 ]* a {
生意惨淡 移民夫妇寻指点3 b% d( j9 W' `1 L2 C3 b
0 J) O) H6 K& g5 F# w北素里的Whalley、North Surrey、Guildford、Fleetwood等区域,都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也有包括菲律宾、越南、印度等许多少数族裔聚居于此。这里称得上是素里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 T' C6 _3 K8 {4 P2 G
: G0 G' [' Z' G' I& p8 k1 [) o1 w
顺鑫中国超市所在的地点,属于素里的Whalley区,距离素里中心城的大统华超市约2-3个街区,距离素里Guildford的大统华约有5-6分钟的车程,距离最近的Superstore约3分钟车程。除了这些大型超市之外,《加西周末》记者在前往顺鑫超市的途中发现,距离顺鑫超市约1-2分钟直线车程处,是一家经营多年的华裔超市,对面是一家同样老字号的韩国肉店,如今更是增加了果蔬类商品。在这两家超市几步开外的一排新建公寓旁边,是一间今年新开的日用品超市,形成了一处小商业区。Whalley区域的独立屋虽然大多年代较久,但是大片土地已经陆续列入开发计划中,可以想象,在未来数年内,新公寓会不断拔起,各种商铺和小商业区也会应运而生,可谓机遇与竞争并存。
7 n- r& y% P# V
) O3 B2 G. f3 K" r* f6 V# C顺鑫超市就位于104 Ave上的小商铺区中,紧靠车来车往的马路,铺前有少量停车位。《加西周末》记者来到超市时,距离当天开门时间已过半小时。推门进去,看见偌大的超市里只有业主夫妇两人,女主人Jane在清洁地板,男主人Andrew则在整理货物。店门口的告示板上写着本周的特价,超市里货架干净整齐,都是华人食品,包括米面干货、饼干零食以及果蔬和奶蛋。% R8 U! D0 P6 q
4 A4 d) L ~9 l! F听闻《加西周末》记者的来意后,夫妇俩表示很愿意介绍自己的情况,但也略显得有些不安。提到网上的那则求助信息,Andrew立刻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表示,自己并不是想获得网友的同情,尤其不希望以孩子的病情来说事。谈话过程中,Andrew不时揉着自己的肩膀。“不好意思啊,干活时伤着了。”他说。
1 {6 T+ Z. D: `- y1 [& c6 u- ?& D: c U% o g* `1 k+ u5 E
Andrew告诉记者,他事后才知道孩子的母亲在网上发出了求助讯息,对于帖子的具体内容至今不清楚。他说,两口子时常因为超市经营的问题交换意见,但可能孩子的妈妈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心里比较焦急,既担心超市生意,又为孩子的治疗操心,因此把两件事情混在一起。“事后她也很后悔,觉得是不是不该那么写。”Andrew说。虽然超市的确经营困难,但可以看得出这个头发花白的东北汉子对骨气的看重。+ @$ w3 |6 f1 E: c% m! h
7 |, b: I+ [4 m; U4 n* V+ S消息发布之后,有不少网友闻讯前来购物,令Andrew夫妇既感动,又不安。“其实本意不是呼吁大家来购物帮助,而是想请大家出主意,怎么才能把生意做好。”Andrew说,“我希望大家是因为我经营的好而来购物,不是因为想要帮我而购物。这样不是长久之计,我心里也非常不安。”在交谈时,Jane几乎一直坐在Andrew旁边倾听,坚强地抿着嘴,不说什么话,却能看出满腹的心事。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的担忧和焦虑想必更为细腻和急促。
0 [# v* P. u1 {, g3 x9 b& p
4 b/ \) o2 m6 g) s: f" }虽然Andrew一直表示,超市经营惨淡、上网求助,与孩子病情无关。但是记者能够感觉到,为孩子治病是这个家庭的重心。6 I% s! K/ M; s9 F! f
1 }/ i: \$ c/ h& _
Andrew告诉记者,自己来到北美的时间很早,92年就前往美国读书,98年以技术移民的身份来到加拿大之后就长期生活在Richmond;而Jane移民到加国也有约8年。在加拿大,两人都做过多份不同的工作。三年前,夫妻俩搬到素里,买了一栋20多万的townhouse。直到开超市之前,他一直在一家华人公司开卡车,主要在大温、美国和温哥华岛区域运送海鲜。“工资待遇不错,但忙的时候很忙,尤其是送货去美国的时候。”Andrew说。所以在发现孩子生病之后,Andrew打算换个工作,自家开个超市,希望工作时间能够自由一些,有更多的精力来陪孩子接受治疗和康复。
0 ? z }- y9 N( e* w) L+ d$ r& s* {$ R7 O& x6 E# ?! F
加拿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很重视,也对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提供补助金。这就成了一些网友在看了Jane的求助帖之后提出的疑问。有政府补助,孩子的治疗为什么还有困难?; w* m8 M. P5 E3 P
" L7 u, W+ J8 i* x6 X5 SAndrew告诉《加西周末》记者,从明年开始,这笔对这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的补助金就将被减半。目前政府每年对自闭症的孩子有两万两千元左右的补助,直接划款给规划师、培训师和治疗师,治疗的费用约为每小时100加元。治疗师和培训师虽然可以上门治疗,但是在路上的时间也要收费。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每周要往返奔波,送孩子去本拿比接受治疗。1 B6 [$ Q6 O% V+ A+ k7 ^
$ \- s8 |) v; v- q但是孩子明年进入小学之后,能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补助会减半。扣下来的补助金直接支付给学校,由学校安排专门的老师,陪同自闭症孩子读书。Andrew表示,把孩子送去接受专业的培训治疗是非常有效果的,但进入学校之后,老师是否还能保证培训和教育力度,就不得而知了。Andrew的担心并非毫无依据。他告诉记者,现在孩子在上学前班。有一天他去接孩子,由于时间还早,尚未放学,他就透过窗户看课堂情况,发现其他孩子都坐在教室前面,而自己的孩子躺在教室后排的地板上,没有听课,陪同老师就坐在旁边。发现家长在窗外,老师才把孩子从地上扶起来。这令Andrew对孩子未来进入小学之后所能受到的教育很不放心。0 ^$ P8 ^( C. R c
. V' w6 Y( W* m3 u“现在的专业治疗的效果很好。孩子以前说话不看人,现在已经能够做眼神接触了,虽然还是不爱说话,对很多东西不理解,但是已经好多了。”Andrew说,“他的妈妈真的也下了很大功夫,按照规划师的要求,每天在家手把手地训练孩子。”他告诉记者,因为看到了孩子的起色,他们更不想松懈,希望抓紧治疗,因此即使政府提供的补助金将缩减,他们也希望能尽力维持孩子现在的培训和治疗课程。4 U* T2 n. f% M/ D( p! W' |3 m! d
( u. K, W2 K' t
之所以选择开超市,除了希望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改变生活方式,照顾孩子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Andrew告诉记者,搬家到Surrey后,他们觉得在购物不如在列治文方便,虽然素里也有多家华人超市,但有些商品买不到,比如火锅香料。Andrew注意到,周围不少邻居常常往列治文或者丽晶广场跑,“所以想开一家类似‘中国粮油’的超市,至少给Surrey华人多些购物选择。”
* V: d9 _6 K: O- X- g8 l/ S8 ~" n2 @, @ ~
但是,超市至今并未给这个艰难的家庭带来转机,却反而将他们推进新的挣扎和困境。8 [" `& A# q% |- K( W5 m
5 I1 w( G$ E5 u9 ]+ S0 A
虽然Andrew明白刚开始创业会比较困难,但是当困难真的接踵而至时,他才发现很多事情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首先就是寻找商铺。虽然在租店时,Andrew和Jane搬来Surrey已经两年,但对周围环境仍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华人主要住在哪些区域。在一位华人地产经纪的帮助下,他们租下了现在这片占地约3700平方尺的店面,与房东签约5年,租金一个月要花$4500左右,外加目前$600-700的电费。0 h9 r) i6 g+ ~/ S. c. ~
% U' O$ E( m; d# _
开业后,超市的盈利情况很不理想。Andrew告诉记者,自从年初开张后,超市就不断赔钱,一个月的收入大约在$7000-8000,扣除各种账单和进货费,一直是入不敷出。对于租金压力,夫妻两没有抱怨。Jane向记者强调:“我觉得我们的经纪很尽力地谈价格了,帮我们争取过租金,但是房东是一个很强势的韩国人,实在谈不下来。”为了分摊负担,Andrew听了别人建议,将店铺的一角转租给一家中药铺,以缓解部分经济压力,但仍旧是杯水车薪。
' e$ | n9 W4 O% \; r
9 D7 N7 {1 V) U: Q对于客人少的问题,Andrew认为是自己店里商品种类不丰富,数量不多。但是他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由于商品卖不动,又是刚起步阶段,他不敢与供货商定太多商品,每周向每个供货商只进一两百元的货。由于进货数量少,供货商不愿意放款,要求他货到付款,这就又加剧了店里的资金周转问题。3 P) M v) L7 i! @
- @) H9 \0 o. y, ? ]
几千元的租金和进货款额,就能使一个小超市陷入窘境。也许有些人对此无法体会和理解,因为对于本地的一些华人富二代来说,这笔钱不过是赌场几个小时的挥霍或是一顿大餐那么简单。同样是移民,强烈的经济能力差距,在温哥华的华人群体中就是如此切实的存在着。
4 Z0 ?8 Y0 w: r* g$ a+ s2 x; z# _4 D
0 V5 R, Z/ J D; G7 c虽然知道自己的经济能力有限,创业最初几年是很困难的,总有个“熬”的过程,但是更令Andrew疑惑不解的是,自己付出的努力看不到任何成效。为了宣传超市的特价商品,Andrew曾印制了五六百张中英双语宣传单,六七百张宣传单发出去,每天的客流量却几乎毫无变化。“我知道开业最初有一段熬的过程,但至少客流量会有个缓慢增长或变化的趋势吧。“Andrew说。但是现在这种冷冷清清、举步不前的销售状况,令他又焦急又疑惑,不知问题出在了哪里。“( `+ S. g* j* {; ^
: C5 t/ A. v9 @! n! A- v" ~
在记者造访的约一小时时间里,只有一对华裔夫妻进来购物,一个外国客人进来看了一圈后,空手离开。守着门可罗雀的超市,Andrew表示自己现在最希望获得客人的建议,从根本上帮自己走出困境。“能维持就维持,只要亏得起,我们就熬下去。”他说。但由于熬的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他们攥着有限的资金,左右为难,生怕走错一步。! [8 h0 N7 }" [- i
. K4 z7 {4 }% W+ Q
小本经营 输不起的一搏5 i4 y9 H; [2 N6 _; }3 h* Y+ H& C
7 t B) `4 O5 N4 n1 X; K5 \
技术移民不像投资移民,要创业需要下很大成本,投入启动资金后,往往只能靠每一次的经营增长来做再投入,一点一点滚雪球。由于是小本经营,所以即使已经站稳了脚跟,在市场强大的波动面前,也往往要被迫更改经营方式,甚至从头再来。- ?' c+ |. c) T
$ l0 I' d7 h0 \今年年初在兰里开了一间西式餐厅的张太太,8年前和先生以技术移民的身份来到温哥华,孩子刚上小学不久。两人打过几份不同的工。2009年,夫妻俩在高贵林的一个工业区中买下一间咖啡简餐厅,经营了近三年,直到去年售出后,今年又在兰里租下一间餐厅。
; C$ l2 D7 k; }: w+ b/ H! r' Y+ M: O
张太太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当初在工业区开餐馆的最大好处就是客源固定,几乎称得上是旱涝保收,但缺点就是营业额不会年年增长,因为来消费的都是这个工业区的员工,生意在三年里并没有很大的进展。三年内,张太太把当初贷款做生意的钱都还清了,每月还要支付房子、车子和生活的开支,几乎所有的开销都靠这个小店。
9 \! V" K$ c" C6 \; c) O# D- [% ?& s' y1 I: {
但是,生活并非因此就稳定下来。张太太发现,工业区的客源虽然总体没有增减,竞争者却增加了。三年间,周围的小餐馆越来越多,来吃的客人实际上也在减少。“这些年经济不景气,很多工人开始自己带饭了。”张太太说。
. _& f& S2 c- N3 j4 b0 F1 M G# H6 K: u' _2 z3 y: t
不仅通过自己的经营而感到市场萎缩,张太太在观察其他工业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经营三年后,张太太一开始打算卖掉这家店铺,尝试别的工业区。但是他们发现,有些他们三年前考察过的店铺,三年后再次出售,价格比当年还要低。例如列治文有一间店,三年前在张太太寻店铺的时候,要价20多万,现在的业主只卖3万;还有一家同样要价近20万的店,由于店主急着脱手,最后愿意2000加元就出手。面对这样的市场,张太太和先生决定把店铺开在公共区域。
4 x; i% B$ ~6 \) p w* r* L! a. q @: u# j. z* |5 S; h3 B
这样做,虽然机遇更多,但风险也更大。而且张太太和先生的生活休息质量明显不如从前。把店开在工业区的时候,夫妻两人每周营业五天,如今一周七天都要早出晚归地工作。此外,夫妻俩放弃了已经熟门熟路的咖啡简餐厅菜单,换了一种新式的美式三明治。华人做西餐,在外国人看来很难理解,有不少本地客人因为对食物的味道和正宗程度持怀疑心态而不愿尝试。张太太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开张至今,自己还在摸索阶段,生意也在挣扎中。“一开始不可能赚钱,现在就是维持阶段,但好在还能维持住,就是要挺过刚开始的这几年。”( ?* ~2 N) ~1 R
( D. n3 Z6 j/ k( _8 l' Z5 C; O0 b聊到技术移民在本地创业,张太太说,自己身边也有很多做装修、搬运的移民朋友,时间久了,渐渐都熬出了起色,但压力都很大,因为不少人是孤注一掷,赌上几乎所有身家。她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认识一位三年前刚到温哥华的中国人,很快加盟了一家冰淇淋连锁店,连房子都没买,就把积蓄都投进店里去了。这种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5 m6 q- W7 o2 B- A3 I4 _
$ ]; R) v* j' t- J) Y/ Q
虽然总有不少人说,创业熬过最初的几年就好,但也有很多人惨淡收手。张太太有一位在枫叶岭的朋友,接手了一间店铺之后,不仅不赚钱,还欠了房东几个月的房租。最后房东都看不下去了,劝他们收手别做,连欠的房租都免了,请他们赶紧走。她对记者感叹说,小生意很不好做,都是夹缝中求生存。
7 z$ ]7 D0 z4 S. L% \7 o: J
2 [# V/ l% ^) i* J/ P回顾自己经营生意的这几年,张太太表示,中国现在的发展好,移民的经济基础也越来越好,但是早些年来的移民,尤其是技术移民,资金底气不足,做生意起步和发展都很煎熬。像她这样年纪的移民,英文不足以去洋人的公司工作,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回学校深造,想要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同时多赚些钱来提高家里的生活质量,就走了自主经营的路子。但这么些年下来,虽然日常生活都能够靠小店维持,每天早出晚归的辛苦程度却远高于大多数普通的打工者。“如果真的决定自己做生意,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开始几年肯定要熬的。”张太太说。聊天最后,张太太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自己周围有很多这样辛苦创业的移民朋友,有的成功了,有的还在熬着,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 n1 p" r R+ I6 \# ~2 k( _! R3 I. Y
熬在创业起步边缘的技术移民,在大温还有许多。他们在中国的专业背景难以得到认可,因为年龄、家庭等原因,没有精力再回学校读书,也没有雄厚的家产。选择创业,为的是不给别人打工,有自己的自由和事业,但创业需要付出代价。有些投资移民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开办公司时甚至不做市场调查,即使生意失败也很容易东山再起。对他们而言,只要有本钱,就可以广撒网,“大不了亏点钱”。但面对同样的市场波动和输赢,技术移民需要步步为营,点点积累,因为赌上了全部身家,他们“输不起”。
1 X3 k; |6 v5 V
; V. ?& C( G- B |
|